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追逐田野里的高产梦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 全市财税工作座谈会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调研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考核组莅焦
“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我与政协”征文启事
图片新闻
我市技能比武打造疫病防控“铁军”
创新服务 永无止境
发挥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计生家庭都是咱亲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逐田野里的高产梦
——记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麻 酩

  一般农户种玉米单产800多公斤,而他,却偏要在这大旱之年破纪录,让玉米单产1302.86公斤。

  他为人随和,整日与农民兄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

  农民说他,有局长的身份,没有局长的派头,有专家的水平,没有专家的架子。

  他就是“农民局长”,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

  农民家庭出身,在农村长大,大学专业是农业,后来从事的工作也都与农业有关,杨法谊自认为他和“农”字有着不解之缘。

  他的交际圈里,来往最多的是农民,400多个“村名+示范户姓名”的电话号码,让他和农民沟通零距离。翻开他随身的笔记本,里面清楚地记录着,农户姓甚名谁,播的什么种,栽的什么苗,该打什么药,收成如何。当了9年的农业局长,杨法谊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乡每一村,了解农民需求,光下乡笔记就写了20多本。

  “对农民,老杨特真诚。”李村农民张小新说,几年前,他在自家玉米地干活,有个像推销种子和化肥的人,过来问他收成怎么样,他说种地不行,赔钱!后来才知道这个人是县农业局局长。

  农民随口一句话,杨法谊却放在了心上。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杨法谊把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田间,跟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困难。

  “搞农业的就是要扎根农村,时刻把农民增产致富记在心头,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杨法谊经常告诫身边工作人员的一句话。“去年光我一个人陪他下乡就有185天。”高级农艺师黄玉莲告诉记者,除她之外还有三名技术员轮流陪他下乡跑,目的是能让身边工作人员休息好。一到节日,人们都忙着休假,杨法谊却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一连数天穿梭在26个村的重点示范田,一次次催促上农家肥,一遍遍强调用深耕犁,一句句叮嘱要控播量,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每天200多公里,月月年年连轴转,身边人都劝他注意休息,可他却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了明年的好收成,割我的肉都愿意!”

  杨法谊把农民的口粮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他对农业不只是用心,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充分挖掘粮食的增产潜能,他白天下乡指导,晚上思考高产配套技术,常常半夜还打电话和业务骨干探讨工作方案。最终,由他大胆创新,示范推广的超高产攻关综合配套新技术,其中的扩行距、缩株距玉米高密度种植技术,每亩高达7000余株,单产突破1000公斤。同时,他还总结了玉米高产秘诀:

  微肥拌种促早发,多粒穴播提密度;

  种肥施足幼苗壮,分次化控穗位降;

  病虫草害早防治,叶龄追肥紧跟上;

  前控根深节间短,后促秆粗穗子长。

  长年奔波,过度劳累让他的腿被确诊为双侧严重股骨头坏死。经过介入手术治疗,虽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休息一周的他就忍不住下乡了。

  2013年4月19日那场倒春寒让许多农业人捏了一把汗。两天之内,气温骤然从20多摄氏度下降到0摄氏度,当时杨法谊多次与省市专家联系沟通,探讨应对措施,最后确定及时浇水是最佳增温办法。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麦田都浇上水,他一方面通知各乡镇抓紧发动群众,另一方面给示范户打电话、发短信,并深入田间发动示范户浇水。遇到个别示范户嫌冷怕麻烦不愿浇水,杨法谊便不厌其烦地跑到农户家里做思想工作。一天傍晚,当他在王屯乡周流村发现该村示范户范改朝家的小麦还没浇水,立即前去了解情况,原来范改朝本人有事外出,家里只剩下媳妇和两位老人。杨法谊立即帮忙联系电工,考虑到他家缺失劳力,又动员邻村的示范户连夜过来帮忙,顾不上腿疼一直忙到第二天黎明。地浇完了,杨法谊拄着铁锨,两条泥腿却抬不动了。范改朝的家人把他搀扶上车时,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杨局长,啥也不说了,有你这样的好干部领着干,俺家就是豁出命也要把示范田种好!”。从去年4月下旬到5月,全国有30多批次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专家纷纷前去修武,看着长势健壮的麦田,都很诧异:“为什么在修武没看到受到冻害的小麦呢?”

  为了方便办公,他的办公室从二楼搬到一楼;为了更好工作,他的办公室又从一楼挪到了二楼。 杨法谊说他的腿病是因为气血亏,上上楼可以活血,多到田间,吸吸氧有利于恢复,这是有独创的“有氧疗法”。粮食高产的步子没停,“有氧疗法”好像也挺管用,杨法谊丝毫没有因病痛分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纪录。

  2010年,修武创三项粮食单产全国纪录,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1年,修武粮食生产又创两项全国纪录。

  2012年,修武粮食生产再创两项全国纪录,实现了粮食生产9连增。

  2013年,修武小麦打破5项全国纪录,单产821.7公斤,实现了我国冬小麦单产历史性突破。

  7月底的两场及时雨让一片片玉米生机盎然,碧绿修长叶片在微风中舒展,株株玉米秆挂满了浅黄色的玉米穗……望着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杨法谊自信地说:“今年秋收,还能创造新纪录!”

  开栏的话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好形象,市委宣传部在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推荐上报的基础上,确定了13位先进典型。这13位先进典型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为民、务实、清廉,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榜样的力量——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风采录》专栏,陆续刊登反映13位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报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团结全市人民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作贡献,敬请关注。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