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许 凯
20多年的井下历程,他从一名普通的矿工,逐步成长为组长、班长、区队长。
2011年~2013年,他分别获得河南能源集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安全优秀区队长等荣誉称号。
2014年五一前夕,他又喜获焦作市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貌不惊人,不善言辞,但是他的业绩和荣誉却令人敬佩。他就是河南能源焦煤公司古汉山矿巷修二队队长李永胜。
1989年8月,20岁的李永胜怀揣梦想从驻马店泌阳县来到原焦作矿务局位村矿,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他从农民工到共产党员、先进典型,从普通员工到班组长、副队长,从豫焦八队队长到巷修二队队长,在煤海深处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2012年12月,李永胜在担任豫焦八队队长时,根据多年的井下工作经验,他给自己的区队制定了管理理念:抓安全促管理,保质量要效益;讲团结顾大局,比奉献写人生。同时,他还制定了《班组质量标准化规定》《质量标准化工作制度》等。有了这些理念和制度,他所带领的区队严格按照巷道内高、宽、平、直、净的要求,管线吊挂整齐,各种物料分类堆放整齐,锚杆锚索成排成行,各种设施挂牌管理,班班工程质量达标。2012年12月,豫焦八队工程质量标准化验收达到了全优,得到了河南能源集团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3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李永胜被调到巷修二队担任队长。他首先抓好员工的安全工作,坚持安全零理念。他说:“安全工作无小事,一丝一毫都不能大意!”一次,他带8点班,在东疏水巷五横贯修理时,施工现场突然条件恶化,顶板破碎严重,施工茬头空顶两米以上,顶板来压时都能听见“啪啪”的响声。这样恶劣的施工条件,他果断决定停止生产,迅速加强临时支护,维护顶板。他让几名员工撤下来干一些零活,自己则和班组长一起在现场小心翼翼地绞架施工,加强支护。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控制住了顶板破碎带,避免了事故发生,确保了安全生产。
去年11月,该矿井下15回风巷由于顶板破碎、压力大,巷道几乎被压死,里面还有每分钟20多吨的流水,环境十分恶劣,给矿井通风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到15地区整个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还会给15地区岗位作业的员工生命带来严重威胁。李永胜知情后,主动向矿领导请缨到15回风巷施工,决心拿下这难啃的硬骨头。矿领导根据李永胜平时扎实的工作作风,就答应了。于是,他带领巷修二队的队员们,在15回风巷排水、挖矸、落道、扩帮、修理、架棚,有条不紊地按照安全措施施工,加班加点,矿上原计划50天完成的修理任务,他们42天就完成了,为恢复矿井通风奠定了安全基础。
由于长年工作在井下一线,李永胜患上了腰肌劳损,一个班下来常常浑身酸痛。2013年9月,他腰疼加重,医生开好了诊断书,要他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而当时正赶上十横贯修理的紧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李永胜把诊断书往兜里一揣就下井了。面对工作地区顶板破碎、矿压大、淋水大等恶劣条件,他每天与员工奋战在井下施工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时甚至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全队干部员工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连续奋战15天,提前3天完成了矿上下达的巷道修理工作任务,工程质量达到优良,而李永胜却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荣誉的背后是付出。20多年的风风雨雨,李永胜就这样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倾注在了古汉山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