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 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毛泽东铁面无私打掉七只“大老虎”
唐朝诗人的“博客”
商王朝已开始 实行人口登记制度
“一战”改变女性着装
“巾帼”原是 古时的一种配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朝诗人的“博客”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们写完了诗,在什么地方发表呢?其实,唐朝诗人也有自己的“博客”,就是“诗墙”“诗板”“诗瓢”及“诗屏”。

  当今社会,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写完了文章,都可以自由地贴到自己的博客上供人欣赏,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们写完了诗,在什么地方发表呢?其实,唐朝诗人也有自己的“博客”,就是“诗墙”“诗板”“诗瓢”及“诗屏”。

  所谓“诗墙”,就是把自己的诗作写到墙壁上供人们观看,当然,墙壁是有选择的,要选择人流量大的闹市街铺、风景名胜、交通驿站等地的墙,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但墙壁毕竟有限,很快就都写满了,而且过一段时间,如果想更换内容的话,还得重新粉刷一遍,再把新诗写到上面,有点麻烦。于是,有的诗人便想出了新的办法,就是把诗写到一块木板上,再把木板悬挂在闹市的墙壁等处,既扩大了墙壁的容量,又易于更新,这就是唐朝诗人的第二种“博客”——“诗板”。

  古代有一部分诗文的内容就是记载“诗板”的,如唐张祜的《题灵彻上人旧房》诗“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如郑谷《送进士吴延保及第后南游》诗“胜地昔年诗板在,清歌几处郡筵开”。后世的文人,也在诗文中记载了唐朝的“诗板”,如元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章八元》:“初长安慈恩寺浮图,前后名流诗板甚多,八元亦题,有云:‘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如清马曰璐《哭洴江太史》诗“忍看闲房诗板在,暮帆驰影落平田”,都反映了唐朝时“诗板”的盛况。

  唐朝诗人的“博客”,除了“诗墙”和“诗板”之外,还有第三种——“诗瓢”。所谓“诗瓢”,是一些居于深山古寺的人所常用的发表诗歌的方式。这些人与人接触极少,诗写好了之后,没有人赏读,怎么办呢?他们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写好的诗装在葫芦里,再将葫芦投到小溪、河流中,葫芦随水漂流,如果被人看到、捞起、打开,这些诗就有读者了,唐代僧人唐球就曾用此种方法传播自己的诗作,在一次投放葫芦后,他感慨地写道:“斯文不沉没,方知吾苦心!”

  唐朝诗人的第四种“博客”,是“诗屏”,就是写好了诗以后,把它们写在家中的屏风上,这样客人来时,就能读到了。需要指出的是,唐朝诗人在屏风上所写的诗,不一定只是自己的,有时也会把朋友或偶像的诗写到上面,比如,白居易就曾经把元稹的一百首绝句写在了自家的屏风上。作为报答,元稹便在一堵寺庙的墙上写满了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由此感叹道:“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唐朝诗人为了推广自己的作品,竟也想出了这样多的招数,今天想来,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今人还是古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意愿,都渴望着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因此才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博客”来。 (据《羊城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