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垄断的大棒下,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蝴蝶效应”:被调查车企纷纷降价示好,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进口车,而在维修方面也能省下不少钱,相关服务也将随之改善,消费者有望成为真正的上帝。而国产品牌汽车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日前,上海、江苏的物价和反垄断部门对奔驰上海办事处进行了调查,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正在调查取证过程中。与此同时,上海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接近尾声,两家企业均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对其进行处罚。国家发改委称,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年底,目前已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进行了调查,并将依法进行处罚。(据新华网)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了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公平、竞争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亦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但之前由于制度的欠缺,导致许多行业饱受少数企业的垄断之苦,妨碍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创新精神,整个社会亦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反垄断势在必行。而近年来反垄断指向各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垄断企业遭到处罚,凸显反垄断已经步入常态化阶段。
近期各地汽车反垄断调查信息密集发布,涉及到诸多国际汽车品牌巨头,市场影响力非常大,进而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表示,部分车企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事实基本已经定性,接下来就看处罚力度如何了。而从以往的经验看,汽车属于高档消费品,行业规模较大,利润率较高,反垄断罚金恐将超过奶粉、液晶面板、黄金等行业,开创一个新的罚款纪录。
国内汽车行业垄断带来的后果,就是汽车价格不合理,特别是进口汽车利润畸高,销售价格比国外高出数倍之多,零配比远远超出合理范围,导致消费者的利益遭受侵犯。而在发改委的反垄断大棒砸下来后,在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蝴蝶效应”,被调查车企纷纷降价示好。路虎对六款车型下调官方售价,最高降价30万元;奥迪则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降幅在20%左右;而奔驰继7月份降低维修保养价格之后,于8月3日再次宣布将下调近万款配件价格,平均降幅约15%。
可见,反垄断的威力非常大,涉案企业降价乃是顺应时势,以此向发改委表示认罪,试图减轻潜在的处罚压力。当然,汽车反垄断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国内消费者了。今年,广大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进口车,而在维修方面也能省下不少钱。同时,由于反垄断调查倒逼进口车企降价,放开对经销商的价格约束,未来零售环节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相关服务也将随之改善,消费者有望成为真正的上帝。
不过,对于国产品牌汽车来讲,反垄断就是一把双刃剑了。国产品牌汽车虽然可以借此打击不公平竞争,但反垄断也会造成市场竞争走向白热化阶段,国货将迎来更加残酷的淘汰赛。由于进口汽车具有技术、品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反垄断促使价格下降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更大,在同等价位水平,消费者很有可能倾向于选择进口汽车。如此,国产品牌汽车必须面对现实,加快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把服务质量做好,用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不再无休止地打价格战。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