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车管所给汽车过户,一走进车管所大院,就看到大厅外面悬挂着两条大标语“凡是中介收费办理的项目,我们全部免费为您办理”“只要您材料齐全,我们一定让您立等办理”。语言不多,却让笔者原本有些彷徨的心安定了许多。
现在群众办事,就怕碰到“迷魂阵”。有些单位的科室门牌不挂,办公室门窗紧闭、悄无生息;公示栏没有办事指南,群众进了机关就像一只没头苍蝇,到处敲门询问,如果连续找不对地方,再遇上一副“官老爷”脸,办事的勇气一下子就没有了。这样的事情如果遇到几次,群众对这些单位的满意度肯定不高,干群党群关系只会越来越差,党员干部与群众彼此间信任感也会越来越少,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减弱。
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旨在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就要求必须给群众明确承诺,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凡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讲得明明白白、不遮遮掩掩。
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群众不是党员干部的管理对象,而是服务对象,这是由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变家长式管理为人性化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时刻谨记服务宗旨,收起“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派,热情接待每位办事群众,主动到群众生活工作的地方体察民情,了解疾苦。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的老办法、老传统上,担心群众素质差、觉悟低,一些事情能不让群众知道就不让群众知道。群众不问,干部不说,群众问一堆问题,干部只回应一句。出了问题赶紧捂着、盖着,要“降低影响”。久而久之,一些党员干部在“降低影响”的庇护下,身上的官气越来越重,干群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克服这些问题,就要放下“守着、捂着”的想法,把服务内容毫无保留地向群众公开承诺,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要丰富信息开放形式,形成无障碍沟通。通过公示栏、宣传单、街头宣讲、报纸、广播、网站等多种方式公开承诺内容,同时建立邮箱、热线电话、服务中心等多种交流反馈平台,让每一位办事群众既能便捷地获取有用信息,又能很方便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得到即时解答。坚决不能人为地增加障碍、制造困难、无中生有、肉中挑刺,形成“中梗阻”,以此来展现部门的优越感和特权,损害群众的正当权益。
要创新监督方式,保障承诺落地。效果好不好,关键看督导。督导到位,就能保证党员干部的承诺不落空、不跑偏。要严格内部监督,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向群众作出明确承诺,并将承诺落实情况与个人奖惩结合起来,督促党员干部主动公开承诺,积极为群众服务,同时要注重外部监督,加强明察暗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迟到早退的少了,工作时间打游戏、看电视、网购的少了,作威作福、颐指气使的干部少了。以往通过正常考核测评发现不了的问题,通过暗访可以准确摸透党员干部工作时的真实情况。所以,要把暗访上升到制度层面,形成惯例,让暗访成为监督的主渠道。
给群众明确的承诺,说起来难,能够做到更难。给了群众承诺,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就无法再“为官不为”,不能再当“太平官、平庸官”,这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一次变革,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宗旨意识、政治立场、廉洁自律都是考验和挑战。每名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感召自己,用党性来锤炼自己,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者单位:博爱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