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我市强化省运会餐饮安全保障
今日有阵雨 最高气温28℃
非网络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每年前两次免费
陈民贤:倚楼眺盼孙儿还
如何办理账号合并业务
图片新闻
我为什么不能参加考试
“姐弟”一起来献血
钟彦作品在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上获奖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民贤:倚楼眺盼孙儿还

作者:本报记者 陈作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图为陈民贤老人。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一头白发,一口假牙,一副佝偻的腰,一双骨节变形的手……这就是今年已经101岁的陈民贤老人。

  近日,在马村区待王街道和谐社区一处楼头,记者见到了与邻居们同在纳凉的陈民贤。老人脑筋清楚,听力也好,对自己的生平往事还能大体说得上来。

  老人的老家在信阳市固始县三河乡,那是一个三面环水、河湾密布的地方。老人姊妹5个,自己是老大。她对自己小时候的记忆是:住的是草房,还是租的;父亲在码头干活,天一亮就出门;母亲开了个杂货铺,卖些鞋袜和针头线脑。

  “她在年轻时出过大力,吃过大苦,你看她的手就知道了。”问及老人的往事时,邻居们都争相替她回答。原来他们与老人是同乡。

  “大概在我十几岁时,家里有了一条木船,从此我就在船上干活。”老人说。

  “干啥活?拉纤、撑篙、摇橹、掌舵,都是苦活、累活。”邻居又抢着说,“那撑篙的杆子比手腕还粗,两三丈长。冬天河面结冻后,要边破冰边行船。杆子一下水就挂上厚厚的冰,插到河底都拽不出来。”

  “后来船坏了,我和妹妹们就在船上干装卸货物的活。煤炭、水泥、沙子,遇上啥干啥。那一筐煤有一百多公斤,我跟妹妹抬着上下船。”老人说,“再后来,我到裁缝铺干活。那时候没有缝纫机,都是手工缝线。八路军来了,我给部队做棉衣、绗被子,整夜里干,到天亮时绗好的被子都摞到了房顶。”

  老人说,她24岁成的家,因为干活太重造成习惯性流产,小月子就坐了11次,直到32岁才生了头一胎。她47岁那年,丈夫去世,这辈子她只养育了一儿一女。

  1968年,焦作矿区招工,老人的儿子来到了焦作。2年后,老人投奔儿子也来到焦作,帮儿子操持家务,带大了一个孙子、两个孙女。孙子长大后,也在矿上工作,几年前被调到新疆工作。2年前,儿子去世了。她从此或一人独居,或去孙女家里住。

  又一个邻居说:“老人现在住的房子是棚户区改造的楼房,而且是5楼。她这么大年纪了,上下楼实在不方便,而且她的手关节变形,钥匙都拿不住,每次都是我们帮她开门。另外,希望他孙子能调回来,老人需要有人照顾。”

  采访时,正巧老人的女儿也在,她从驻马店来看望老人。“我妈有糖尿病十几年了,我这次来给她作了个检查,空腹血糖还有10点多毫摩尔/升。她不想跟我走,我也不方便常住这里照顾她,感到很为难。”

  “这个月,我妈就101周岁了,我们想庆贺一下,可她说不用。她现在心里念想的只有两件事:把孙子调回来工作,把房子换到一楼。”老人的女儿说。记者询问老人是不是这么想的,老人频频点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