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豫陕冀旱情缓解 仍有6426万亩作物“喊渴”
“72小时黄金期”之后需要怎样的救援?
北京警方:系虚假信息
解放军直升机向云南灾区空投方便面
“切糕王子”阿迪力 在鲁甸灾区发放5吨切糕
鲁甸遇难人数增至615人
刘汉刘维等上诉案 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云南省共接收 鲁甸地震捐款3.3亿余元
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
俄禁止乌克兰中转航班飞越俄领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72小时黄金期”之后需要怎样的救援?
——点击灾区四大焦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新华社记者 罗宇凡 李怀岩

  截至目前,地震灾区的“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过。从抢救伤员到安置受灾群众,从搜寻遇难者到恢复灾区基础设施,救灾面临的压力和难度依旧不减。

  那么,当下的救援行动该如何更科学、高效地开展?“新华视点”的记者针对灾区正在面临的四大焦点问题进行了现场采访。

  焦点一:如何让“交通生命线”通畅?

  5日晚,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咽喉桥”——龙泉河钢架桥建成通车,震后曾一度中断的通往震中的道路终于打通。

  钢架桥通车后,灾区“交通生命线”并没有完全通畅。前往龙头山镇的狭窄道路上,有军车、物资车、救护车、采访车、油罐车、民间抢险救援车以及百姓回乡探亲的轿车、摩托车等各种车辆,有些拥挤。

  “车多、人多!到灾区来是好心想办好事,但保障通行的压力大。”武警云南总队副参谋长黄国祥说,地震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抢救生命,虽然72小时已过,但搜救任务仍然是重中之重。同时,大量物资和救援设备需要紧急进入震中。

  此外,应最快速度地分清轻重缓急,有序调配资源。比如,应最先保证搜救、医疗人员进入。而在物资方面,则应首先保证基本生活用品,如饮用水、食品和棉被、帐篷的进入。

  焦点二:如何让专业救援设备和大型救援机械顺利进入?

  “专业救援设备不够,凿岩机、无齿锯不够,设备用油一度也很紧张。”中国救援三支队指导员张务宽说。

  中国红十字会青岛蓝天救援队队员告诉记者,在上飞机之前,因一些设备油和特种救援设备被禁止带上民航飞机,导致一些关键性设备无法托运。“外地赶来的专业救援队伍很难在救援初期带足设备,而这个时候又是最需要设备的阶段。”

  灾区部分救援专业人士认为,首要的是加强震后第一时间的沟通、协调,在进行交通管理规划时充分考虑,让这些机械率先进入灾区。

  此外,对于地处地震多发区的易受损地区,应在平时就进行应急专业设备的储备,一旦发生灾害,就能自救并有效地配合外部专业力量开展救援。

  焦点三:如何让救灾物资最快地到达群众手中?

  随着通往龙头山镇道路的全线贯通,大量救灾物资陆续运入镇中心。在龙泉社区中心的广场上,救灾用的矿泉水、方便面、饮料以及各种食品堆积如山,龙泉社区及周边的灾民基本上能第一时间领取救灾物资。

  不过,与此同时,由于道路不通,边远村镇的救灾物品发放仍有困难。6日中午,龙头山镇新民村青松坪小组组长蒋兴荣到骡马口安置点领取大米。蒋兴荣说,青松坪距离龙头山镇大约20公里,和村民一起背着大米,至少需要4个小时才能回到村里。

  “灾区的道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贯通,在这段时间里,救灾物资的发放如果仅仅依靠救援部队和志愿者,很难实现全覆盖。”洛阳飞鹰救援队中队长史宝国说,探索一套鼓励受灾群众自救、自行领取救灾物资的方式非常必要。

  焦点四:安置点有水管、厕所和垃圾站了吗?

  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陆林说,从卫生防疫角度来讲,灾区群众的集中安置点必须“三有”:有清洁供水管道、有临时搭建厕所、有临时垃圾收集场所,但这“三有”容易被忽略。

  目前,集中安置点的环境卫生条件需要改善。“不要小看厕所。”云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赵世文说,地震灾后存在疾病流行的风险,在这个时期,防疫工作应该被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新华社昆明8月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