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在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护士,她们不像病房的护士那样为患者打针输液、翻身捶背;也不像手术室的护士那样披星戴月、责任重大。但是,她们用温暖的话语、灿烂的笑容、优质的服务,迎接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她们,就是市人民医院咨询台、分诊台的护士们。
咨询台护士: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8时刚过,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就已经人流不断,位于大厅西侧一角的咨询台前围满了人。“去哪儿挂号啊?”“抽血应该去哪?”“我孩子发烧,去哪个科看?”“缴费在什么地方?”……每个人都在急切地向咨询台后面的两位护士提问,吵得人头昏脑胀。而两名护士却有条不紊地一边接过这边递过来的单据,一边回答那边提出来的问题,并且始终面带微笑。
这时,一位女士带着孩子走过来,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向咨询台护士左敏进行咨询,而左敏却一个字也听不懂。最后,两个人连说带比划好大一会儿,左敏这才明白对方是要给孩子看病,就推荐她挂儿外科的门诊号。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咨询台的护士平均每分钟要说8句话。不一会儿,两名护士就相互替换着去一旁喝口水,润润嗓子。门诊办公室护士长崔瑞芳告诉记者,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下待一会儿还可以,待时间长了就会受不了。而咨询台的护士需要长年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形形色色地患者和家属,面临随时被传染的风险,遇上个别态度不好的患者和家属,还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和劝导。
分诊台护士: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早晨,医生还没有上班,一些门诊科室的分诊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患者和家属们手里拿着门诊号、病历本,一个挨着一个,害怕被别人插队。在内科门诊的分诊台前,两名护士一边详细介绍内科诊室的分布和就诊流程,一边劝说大家排好队,不要着急。同时,她们还要不断地接过患者和家属递过来的门诊号和病历本,在上面写上诊室序号。“护士,张医生今天上班不?”“我有点急事,能不能加个队?”不一会儿,一些人就耐不住性子,开始不断地提问。
临近8时,内科普通门诊的医生上班了,患者和家属纷纷围到分诊台前。一名护士耐心地将患者分送到各个诊室;另一名护士不断地叫着号:“3号患者,请到消化诊室门前等候。”这时,一位老先生走了过来。“大爷,您去那边坐着,到了我一定叫您。”分诊护士张玉华大声地说。”“我挂有号。”这位大爷一边点头,一边打岔地说着。好不容易才把这位老先生安顿好,一位中年女性又急匆匆地走了过来:“护士,消化科的号没了,怎么办?”护士赶紧解释道“你可以提前预约。如果实在不行,您跟医生商量一下,看能否加个号。”话音刚落,旁边一位年轻的女性又问:“我光开药怎么挂号?”张玉华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位老大娘走过来说:“护士,我把号给弄丢了,这可咋办?”终于,所有普通门诊的患者和家属被安抚好,进入正常有序的候诊状态。就在分诊台的护士刚想喘口气的时候,9时左右,查完房的主任又陆续赶了过来,又一轮分诊高峰到来了。
一转眼就到了10时许,分诊台的护士才有时间擦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护士心声:一句谢谢最温暖
经过一上午的观察,记者发现,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的各类指示性标志十分明显,患者和家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很清楚地挂号、缴费、取药、就诊。但是,由于一些患者和家属的性格比较急,一进门诊大厅,根本不看任何标志,就直接到咨询台或分诊台询问;还有一些人看了标志以后,还要再问一次,总觉得这样才踏实。这样,就导致咨询台和分诊台护士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崔瑞芳感慨地说:“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在接受完咨询和分诊服务后,就急匆匆地离开了,只有个别人会说一声‘谢谢’。即使这样,我们护士的心里都会温暖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