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通讯员何京辉、吴科)“投入1500万元进行工艺设备改造,一年就可节能增效1700多万元,‘捞’回成本。”8月8日,拿着公司技术革新半年来的统计报表,河南晋开集团武陟绿宇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邦雄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
武陟绿宇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化工企业,曾被评为“全国化工六好企业”。近几年,由于企业产品生产耗能过高、产品质量下降等因素,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滑。
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今年2月份,在武陟县发改委的帮助下,该公司先后投入1500万元对7处耗能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
“技术革新后,甲醇、合成氨的年产量可达到24万吨,全年较之前可节电3840万度,节约煤1.344万吨。”提起公司取得的成绩,李邦雄充满自豪。如今,靠着科技创新,他们又能在同行业面前“叉腰”了。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走政府引导,吸引技术向特色产业集聚,拥有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产学研结合发展路子,这是我们一贯的思路和做法。”武陟县委书记闫小杏告诉记者。
大指公司研制发明的6米宽幅造纸机新工艺,转速达到了每分钟1200米至1500米,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而作为全国最大的制动器生产基地,该县先后获得国家专利70多项,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在全国制动器行业排名前10的企业中,该县就占了4家。
在培育“四大怀药”产业方面,该县以承担的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四大怀药”以产业化技术集成及示范开发项目为依托,组织怀药技术专家开展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全面推进怀药规范化种植。目前,该县“四大怀药”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余亩,还被中国中药协会认定为“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新开发“四大怀药”食品、饮品、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20余项。
该县还通过帮助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创新活动,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2013年,该县共完成企业专利申请203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河南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8家,争取上级科技经费1057万元。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在武陟,先后有49家企业与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年上半年,该县又促成18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各类技术合作协议33项,为全县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保障。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