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产业集聚区东张王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扮靓家园、服务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靠“三招绝活”使困扰该村多年的脏、乱、差问题得到了彻底根治。这是8月6日记者在该村探寻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之策时的新发现。
把卫生文明种子植入群众心田
让群众成为建设美丽家园的“主角”,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是该村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的治本之策。东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宝银深有感触地说:“建设美丽乡村,没有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就办不成事儿。”
记者看到,以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的“五化”工程,把村子装扮得格外亮丽:重新硬化的高质量水泥路整齐、宽敞;沿街各户门前统一规格修建的花池里栽种的是大叶女贞、桂花、红枫和红叶石楠;整个村庄干净整洁,生机勃发。
早些年,该村每年都要搞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光街道硬化就大整过四次。但没过多少天,就面貌依旧,结果是劳民伤财,群众怨声载道。这些教训使村干部认识到,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不仅要“治表”,更要动“大手术”,特别是要从提高群众卫生文明素质抓起,建立长效机制,让群众真正成为优美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今年3月7日,该村整洁家园行动正式启动。在这之前,村两委多次召开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和全体村民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赢得了全村群众的拥护。大家一致同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干三个月,实施“大手术”,把东张王庄村真正建设成为干净、美丽、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建设美丽家园,人人有责。大家说干就干,家家自扫门前雪,把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小房子统统拆除、清理干净。该村还动用了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把高低不平、宽窄不一的街道“开膛破肚”,重新整修和硬化。张宝银说:“全村干部群众大干三个月,义务投工投劳,不取分文报酬,共清理垃圾400车,硬化道路1.3万平方米。”
为建立长效机制,村里成立了保洁公司,购买了洒水车等保洁车辆和工具,还建立了“建筑垃圾自清责任制”和“卫生文明户”评选机制等,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爱护家园的环保意识,讲卫生、讲文明已经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治理断壁残垣、空闲院落上下功夫
如何治理断壁残垣和废弃院落,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对此,该村整治有术:拆除断壁残垣建“景观墙”,用废弃院落盖房出租,变废为宝。
该村和全国的农村一样,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盖起了新房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废弃院落成了最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
该村是个有上千口人的村庄,许多断壁残垣、空闲院落长年没人清扫,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蚊蝇滋生,不少地方竟成了倾倒建筑垃圾的“垃圾场”。为了彻底治理这些卫生死角,村里经村民大会通过,经与拥有户协商,决定投资50万元建“景观墙”和出租房,美化了环境,造福了群众。
从今年3月份起,该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把全村街道两边的断壁残垣全部拆除,垒砌新墙,并粉刷、涂白,或喷绘成新“二十四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景观墙”。“景观墙”与沿街房屋连成一体,干净、整齐、美观、漂亮。此外,该村把废弃院落拆除,建成出租房后,用于开办百货超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该村委会副主任张胜利说:“如今,废弃地变成了生财之地,实现了美化村容、造福群众的双赢。”
把散养的羊群赶进饲养场
多年来,东张王庄村有一景:一到早上和晚上,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羊群在村子里一过,满大街的羊粪蛋,没落脚的地方。这一景象,随着把羊群赶进由村里统一修建的饲养场而成为历史。
东张王庄村靠近黄河滩区,是养羊专业村。多则上百只,少则几十只,光成规模的羊群就有30多群,白天去滩里吃草,晚上回村里过夜。一到雨天,羊粪遍地,臭气熏天。建设美丽乡村,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一句空话。
今年,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经过全体村民大会同意,在黄河滩投资修建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饲养场,并以最优惠费用租赁给饲养户养羊。如今,全村所有养羊户都迁到了饲养场,彻底杜绝了在村里养羊的现象。该村民调主任陈培善说:“这一招真好,村子干净卫生了,空气清新了,饲养户高兴了,可以大规模养羊了。这真是,一招解难题,全村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