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针灸学会近日发布了6项针灸国家标准和12项针灸行业组织标准。
6项针灸国家标准包括《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的“芒针”“腹针”“毫针基本手法”“刮痧”以及《腧穴主治》和《针灸学通用术语》。
中医针灸的很多名词术语模糊,内涵界定不清,量化操作缺乏准确规范,造成临床操作存在差异。“所以,制定统一的标准是必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说,“针灸标准的制定发布填充了中国针灸标准体系,标准制定后便要推广指导临床。”
刘保延介绍,近5年来,我国共建立了6个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示范基地,近2000人接受培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全国31个省市的三甲医院设立了42家推广培训基地,由标准起草人、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创建了2个针灸标准化组织网站,并特制针灸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演示光盘,对已发布的针灸标准进行推广实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桑滨生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定《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以及《针灸门诊国家标准》,规范针灸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中医药服务。
目前,我国已发布针灸国家标准28项、针灸行业组织标准13项,参与制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4项、ISO国际标准1项。
柴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