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情民意 丨 焦煤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12家慢性病防控工作室投入使用
焦作志愿者杨勇在鲁甸震区
图片新闻
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雪糕冰激凌也有保质期 提醒市民购买注意挑选
图片新闻
强党建提升应对危机“软实力”
重复反弹隐患实行“明码标价”
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000天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志愿者杨勇在鲁甸震区
本报记者 王龙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全国人民向鲁甸伸出了援手,在众多救灾志愿者中,有一位来自我市的志愿者,他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为灾区的群众送去各类生活物资,他就是我市志愿者杨勇。

  杨勇,今年40岁,他长期热心公益事业,他所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于2012年获得焦作市第二届志愿服务市长奖组织奖。目前,他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河南负责人。得知鲁甸地震且灾情严重的消息的当天,杨勇就向暖流计划组织申请前往灾区援助,8月5日得到批准,他乘飞机前往地震灾区。

  “8月4日13:54,暖流计划第一批送往云南灾区的紧急药物今天发出,感谢华北制药烟台办事处。现灾区急需物资如下:棉被、帐篷、彩条布、外伤药物、方便食品、水等物资。暖流计划为云南开辟专用捐款通道。

  8月5日22:19,一面是大山,一面是大河,还一直有大坡,从昆明到昭通全是在山中穿行。除了军车,路上往灾区送物资的车不是很多。

  8月14日,今天前往乐红乡官寨村核桃寨社,这里有70多户居民。如果不是当地司机开车,我们恐怕是无法到达这里的。余震不断,往往是在我们安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来那么一下。卸物资的时候乡亲们把我们当作客人不让我们去做。”

  这是记者从杨勇每天发布的微信中摘录的一些片段。

  知道杨勇在灾区很忙,几次电话联系采访他都没联系上。8月12日晚上,记者终于电话联系到了杨勇,他说正在忙碌登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次日还要到重灾区调查走访,以便发放物资。

  “现在灾区的情况如何?”记者问。“鲁甸山区这里一个镇有六七个村,每个村有10多个社(村小组),住得都很分散,这个山头住五六户人家,那个山涧住六七户人家,生活比较贫困,盖的房屋多是土木结构,所以地震中容易倒塌。因为住户很分散且山路难行,所以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可以说相当危险。目前,大部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小部分还得不到保障,我们的任务依然很重。”

  “山区全是泥土路,且在大山深处,地震过后的山区特别怕下雨,山体滑坡很严重。进入灾区第4天,要到火德红镇银厂村去了解受灾情况,这个村海拔2000多米。通往村子的路,一边是巍巍大山,一边是百米深的悬崖,悬崖下面就是堰塞湖。一路上到处是滑坡,下车数次推车上山,时不时有大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我们的车有几次被小石块砸中。车抖得很厉害,以至于余震我们都没有感觉到。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下雨,下雨容易造成大面积山体滑坡甚至泥石流。其实,这样的状况,我们每天都会遇到。”

  “从明天开始,将有大批物资运送到鲁甸,送往灾区群众家中。同时,其他公益组织还与我们合作,我们也要接收他们捐赠过来的物品并进行发放。太忙了,每天都需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再有几天我就结束这里的工作回去,希望亲人、朋友们放心,我会注意安全的。”

  采访中,记者从电话中听到,他还时不时地与身边人员讲着物资发放事宜。怕耽误他的事,记者匆忙结束了采访。相信,有了全国人民的支持,鲁甸灾区一定会早日重建家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