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庭院环境优美,道路平坦宽阔,院内瓜果飘香,食堂干净卫生,老人其乐融融……这是记者近日在示范区文昌敬老院看到的景象。
在文昌敬老院住着64位五保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的也已过古稀之年,他们在这里享受着幸福生活。这一切,离不开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薛秀兰和原云。
今年70岁的薛秀兰,有着47年党龄,曾是文昌街道西俎近村的妇女主任,干了31年的她退休不退志,自2004年敬老院筹建初期便来到这里。当时敬老院里只有5位老人,经费不足,基础条件差,薛秀兰一个人要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给五保老人喂水擦身、按摩理发,还要陪他们聊天解闷。
薛秀兰的家离敬老院只有两三里地,但她很少回去,即便到了农历大年三十,也是晚上回去,大年初一早上就回到敬老院。拿着微薄的工资,她无怨无悔,一干就是10年。
2006年,80多岁的五保老人吴秀英生活不能自理,并患有老年痴呆症。薛秀兰不仅给老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更换衣物,还要服侍老人大小便。老人脾气不好,时不时就对薛秀兰恶语相向,薛秀兰依然耐心服侍,笑脸相迎,直到3年前老人去世。
2010年,薛秀兰膝盖半月板损伤,不得不住院做手术,但她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说,只休息了半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在文昌敬老院,除了薛秀兰,还有一位让五保老人视为亲人的工作人员,她就是原云。
在到敬老院工作之前,原云曾是某乡民政所的会计。一晃10年过去了,她把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奉献在了敬老院。
家里孩子小,丈夫工作忙,老人身体不好,但是原云依然把大部分时间奉献给敬老院。平时节假日,她很少休息,有时半夜一个电话,就急忙赶到养老院。除了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外,她还要负责给老人买衣服,置办生活必需品。每位老人都得照顾全面,谁的鞋该补了,谁的衣服该换了,谁的尿不湿该买了,这些都被原云一一记下,悉心办理。她说:“刚来的时候不知道该去干啥、该怎么干,慢慢地时间长了,我跟着学会了很多,每一位老人对我来说都如同亲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