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最受民众关注,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形象一点说就是‘牛鼻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8月19日上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招生制度改革影响重大,才在国家议事日程上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习近平特别提到,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刘海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是因为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招生制度,既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水平,不仅有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还有维护教育公平的重任,在促进阶层流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重大民生议题。
现状:考试招生制度符合国情
刘海峰表示,他赞成习近平关于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的判断。现行考试招生制度是在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中国有悠久的考试传统,我们的文化比较讲究人情关系,如果不用统一考试的话,很容易出现人情和关系的介入,所以需要以统一考试为主选拔学生。当然,这个制度也有不少局限,需要不断加以改革。”刘海峰说。今年高考期间,河南替考事件、辽宁体优生造假案等引发舆论对于高考制度的关注。刘海峰表示:“这些事件的发生,正反映了中国考试制度的现实环境。我们的诚信体系没有建立,有些人总希望用不正当手段来获得成功。在这种环境下,高考制度尤其需要坚持,如果没有刚性考试制度的把关,更容易钻空子。”
缺陷:容易导致分数至上
刘海峰认为,目前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的衡量标准主要是考试分数,尤其是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之后,考试分数有点绝对化,分数至上导致应试教育,中学教学围着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就学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不教什么。智育一枝独秀,对德育、体育比较忽视,学校难以办出特色。这是现行考试招生制度的最大缺陷。
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由于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而备受诟病,很多人建议全面取消。对此,刘海峰认为,加分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是想弥补完全依靠考试分数的不足,还有一些是照顾相对弱势的群体。但是一些奖励性加分,比如奥赛、三好学生的加分,就需要加以调整和规范,减少加分的分值和范围。刘海峰认为,减少加分是对的,但也不宜完全取消。
改革:试点后再全面推开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在充分论证、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刘海峰认为,招生考试改革很重要,涉及面宽,非常需要搞好顶层设计。“2012年,成立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负责方案制订,通过各方面反复进行研讨,方案已经较为成熟了,顶层设计等待国家高层最后决定。”刘海峰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难度很大,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无论怎么改,都有部分人不满意,比如异地高考,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利益的复杂性。高考改革谁都说得上道理,意见五花八门,但是改革难度非常大,需要全面研究,长期规范,小范围试点成功后才能全面铺开。”至于最近是否有考试招生制度方面的重要举措推出,刘海峰说:“具体还要等方案最后公布再看。”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