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漫步县城,花木葱茏,绿意盎然,风景如画!
清晨傍晚,公园广场,歌声嘹亮,舞姿翩跹,和谐如诗!
大街小巷,市场小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靓丽如家!
这诱人美景、这整洁新颜,正是武陟县人民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浇出的“靓丽文明”之花!
近年来,武陟县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契机,始终坚持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提高,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小处着手、细节抓起,从一座公园、一个市场、一个小区开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求解答,以不达标准誓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全力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全面加快新兴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推进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三年来,武陟县把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订爱国卫生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全员发动、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了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
该县于2010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后,始终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原则,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列入政府年度重大工作目标,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周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并实行“周检查、周排名、周通报”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每年年初,该县都组织召开由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城中村群众代表、沿街门店店主参加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出台年度工作意见和方案,与乡镇街道和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此项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在主要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意义、目标以及工作重点;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活动,广泛实施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防病知识宣传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增强群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利用青年志愿者宣传车、人民广场、大中型商场、超市和医院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工作动态;开展“从我做起,清洁家园”活动,中小学生举行了万人集体签字仪式,印发倡议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先后组织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医疗机构深入乡镇、社区,对季节易发传染病进行宣传、普及、防治;组织城区商场、超市、窗口单位及时更新健康教育宣传版面。同时,该县完善了网格化管理机制,将15个乡镇街道、16条城区干道、17个城中村分包到所有县级领导,将105个责任路段分包到县直单位;各乡镇街道实行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路段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另外,该县五大班子领导定期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所包村街和路段,现场查看、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县直各部门每周五组织开展义务劳动,推动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以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为基础,加大投入,完善配套
2011年以来,为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多元投资,建管并重、完善功能”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形象,实现了城市建设新跨越。
该县先后组织完成了河朔大道、朝阳二路、龙源路、詹泗路拓宽改造工程,建成了一级城市景观大道;完成了木栾大道南延、河朔大道南延和南工业路等“两纵一横”路网建设工程;完成了总投资19亿元的广场、入城口、公园、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实施了供水、供气、供暖等民生工程,自来水管网覆盖整个城区,用水普及率达97.8%,出厂水质和末梢水质合格率达100%;敷设燃气管道70余公里、供热管网10.4公里。同时,该县不断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新敷设污水管网80余公里,实施了总投资2286万元的二干排改造工程,投资8899万元开工建设了第二污水处理厂,全县日处理污水3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2%;城区共新建、改建公厕33所,垃圾中转站13个,3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增设果皮箱1000个,购置密闭式垃圾清运车4辆、装载机2台、垃圾自卸车2台,制作并安放环卫垃圾箱25个,新增环卫车200辆,城区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城区日处理垃圾2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另外,该县还先后高标准建成了龙泉湖公园、覃怀公园、仰韶文化公园、迎宾苑、武德广场等19个广场、游园,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园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特色。截至目前,该县城市绿地总面积达671.8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6.31%,绿化覆盖率达42.07%;公园绿地面积196.2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0.9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该县实施了城区亮化工程,三年安装各色景观灯3700余盏,路灯实现了“一街一品”,主次干道亮灯率达到98%以上。
以全面提高城区管理水平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管理
近年来,该县针对环境卫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力保成果不反弹。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该县专门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县住建、规划、园林、环保等部门具有城市管理职能的科室、人员进行划转,整合了力量,理顺了体制。同时,该县高标准打造了城管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了群众投诉、市民热线、数字化监控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受理和处理方式;将迎宾大道、河朔大道等8条道路纳入城区保洁体系,实现了城区环卫工作全覆盖。另外,该县通过经常性地拉网式检查,从严治理“三种经营”和“市容十乱”现象,积极协调引入数字化城管、网络化城管等现代城市管理方式,强化城区环境卫生监管;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城区夜市摊点治理、加油站环境卫生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城区秩序明显改观;全面整治城区固定噪声源,区域噪声平均值小于56分贝,县城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清理整顿污染企业,先后共关停30多家小造纸、小皮毛等“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9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深度治理,城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活动,累计投入2200多万元,新购垃圾清理设施2600多台(个),新建垃圾掩埋场59个,硬化道路22.8公里,修建排水沟32.6公里,其中新修9.18公里,新装路灯5680盏,粉刷墙体11万平方米,新建文化长廊5580米,改造新修文化广场1.48万平方米,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积极探索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推行了一个标准管全县、一把扫帚扫全城、一套机制保长远的“三个一”工作模式,推广了詹店镇“一车多斗”垃圾清运模式。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结合实际,在各乡镇街道推行公司化运营模式,促进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目前,该县已成立保洁公司15个,保洁人员达到2258人。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该县环境卫生治理实现了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环境卫生工作始终,统筹兼顾,全面提高
该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摆在环境卫生工作首位,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县城的标准,统筹兼顾,全面提高。
该县强化除害防病工作,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健全了城区病媒生物组织,做到了分工明确、经费落实、工作有序,保证了全面覆盖、统一消杀、不留空白,“四害”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力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改善乡村环境卫生,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7.8%,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推进食品卫生规范化管理,确保群众饮食安全,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狠抓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5%,“五病”调离率达100%,城市饮用水末梢水四项指标检测总合格率均达100%。同时,该县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了防病控病能力,全县6家县级医疗机构、3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14家乡镇卫生院都指定了专门的部门及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工作,配齐了相关设备,实现了疾病监测系统“平台到县、网络到乡、触角到村”,疫情报告制度化、网络化已全面形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增强了全民卫生意识,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90%。另外,该县城区机关单位、居民楼院、商场超市、学校、医院等健康教育网络覆盖面均达90%以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年来,该县共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个,市级卫生乡镇6个;省级卫生村18个,市级卫生村24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1家,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1家;省级卫生居民小区2个,市级卫生居民小区2个。
周武申 翟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