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在健身氛围较浓厚的欧美国家,步行被视为时尚的代名词。如今,我市也有一批时尚行走达人,而且人数日益增加,尤以中青年白领和老年人居多。
每当清晨或是傍晚,在我市各个公园、健身路径等公共场所,总有一大批健步如飞的市民,他们或一家数口,或独自一人,心情愉悦地享受着行走的乐趣。
市龙源湖公园的健身步道全长约3.25公里,每天都吸引数千位市民来此健身。8月19日傍晚,记者来到该公园,只见散步休闲的人络绎不绝,有三五成群的年轻人,也有不少老人和小孩。40多岁的李先生一边快步疾走,一边用毛巾擦着汗。他说:“自从有了汽车,就很少运动了,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血压也高了。医生建议我走路健身,我走了快半个月,感觉还不错,今后我一定会抽出时间多走走,哪怕是饭后散个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太重要了。”
沿着蜿蜒的健身步道行走,美丽的湖光水色尽收眼底,倦怠时可以倚靠在湖畔木椅上小憩片刻,湖风习习而来,疲乏之感顿消。“每次徒步游湖,我都感觉心情特别愉悦,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锻炼,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满脸汗珠的赵女士边走边对记者说,每天吃过晚饭,她都会和家人来市龙源湖公园走上一圈,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市太行路全民健身中心的塑胶跑道,每天也吸引不少附近的市民前来健身。家住南北苑的李女士每天下班都要来这里,脱掉高跟鞋,换上平底鞋,快步走上半个小时。“在这里走路经常能碰到熟人,大家有说有笑,走得很轻松。这条塑胶跑道走起来很舒服,走很长时间脚都不觉得累。”她说,“现在有些城里人的生活单调而枯燥,工作之余无非就是窝在家里上网、看电视、吹空调,感觉人都快宅发霉了。”自从迷上步行运动后,她经常联系朋友一起去“夜走”(晚饭后走路健身)。“以前缺乏运动,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健康了。”李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体育部门不遗余力地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建设遍布城乡的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和社区健身辅导站。同时,我市以承办省十二运会为契机,在省运会场馆周边、城乡公园、绿地、广场、新型农村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一批示范性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和健身步道。修武、博爱、沁阳、中站等县市区利用辖区山地资源,建设了户外登山健身步道。这些健身路径,改善了群众体育健身条件,让广大群众在行走中享受到了健身的快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人选择以徒步的方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为此,我市特意打造了多条风景优美的登山步道和健身步道,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健身,享受体育健身带来的快乐。”市体育局局长郭颂福说,“健康行走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它能让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静心、观心,让人们活得健康快乐。”
延伸阅读
步行健身好处多
“走为百练之祖”。据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专家介绍,行走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不易出现运动损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健身爱好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青睐。
对于平日里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来说,走路无疑是最有效、最实际的锻炼方式。有调查显示:长期走路上下班和外出旅行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喜欢乘车的人。专家介绍,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环顺畅,防止老年痴呆,预防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此外,走路还可以改善腰、肩、头部疼痛,消除精神压力,改善睡眠。
专家指出,最好的步行方案是每周3次,每次45分钟,并做到“5要5不要”,即要身着运动服,不要穿紧身衣走路;要穿全棉且较厚的袜子走路,以起到防滑和缓冲作用,不要穿尼龙袜或薄丝袜走路;要在专门的健身路径上走路,不要在大街上走路;要穿弹性较好的运动鞋或旅游鞋,不要穿平底鞋走路;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确定步行时间,最好在一小时以内,不要长时间走路。 本报记者 孙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