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闻简报
伤医事件频发,越“闹”越紧的医患“结”?
国产武直-10与武直-19直升机 将首次亮相国际军演
上海首届国防兵器展开幕
朝鲜批评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河南省纪委通报6起违反八项规定案例
埃及否认参与空袭利比亚
SOS:中东“埃博拉”疫情告急
智利中部地区发生6.2级地震 尚未有人员伤亡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湖北十堰 全力攻坚“清水行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正能量更持久深远地传递
—— 聚焦“河南好人”现象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民风淳朴,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

  “从小我就养成一个习惯,碰到别人家有事不去帮忙,心里就过意不去。何况还是一条人命!”在温州打工期间跳河救人的河南小伙儿何铁领说。收废品的王文田也说:“如果眼睁睁地看着车在我们眼皮底下出事,我将内疚一辈子。”

  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数千年来英雄人物辈出,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精忠报国的岳飞、忠义不屈的史可法……尽管人们对地域性格莫衷一是,但大批正能量事件多少可以寻到“忠信礼义”等传统文化的影子,古道热肠更是河南人的本性。

  而更多好人本身就是善意的受益者、正能量的传递者。出资建敬老院、赡养700余位老人的黄久生,幼年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在外讨生活,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后来回馈社会,成为他盼望已久、自然而然的举动。

  “好人有好报,做好事不吃亏。”这样的社会导向也使好人的火种燎原。众人有目共睹,每当有正能量人物和事件出现,河南当地媒体就不遗余力广为报道传扬,营造好人受尊重、有尊严的氛围。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好媳妇”评选,往往敲锣打鼓给当选者的娘家送喜报,这种荣誉感有着更为立竿见影的带动效果。

  近年来,河南提出建设“文明河南”,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不仅设立从村镇到省各级先进模范人物的评选,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同时非常注重对好人的弘扬和帮扶,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河南各地探索建立好人回访和扶助长效机制,对生活困难的好人提供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在就业、生活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河南省文明办副主任赵云龙曾受委托给“最美奶奶”彭秀英送慰问金,“其实人已经不在了,但村里人能看到,社会没有忘记她。”

  文明风尚不能止于“好人”

  层出不穷的好人群体抚慰了人们的心灵,而不能回避的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滑坡、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等批评的声音也前所未有地激烈。一点小事酿成冲突、老人倒地不扶、谣言欺诈横行,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实呼唤更多真善美。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做好事的队伍中。”无论是见义勇为、救他人于危难的王文田们,还是用吃一碗面、一个西瓜的形式施以援手的普通市民,他们无一例外没有想过什么回报,但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点滴行动汇成善意的汪洋大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张明锁认为,抓好经济建设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他近期在河南农村调研发现,农民经济条件改善、对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地方,相应民风就好。过去由于生活资料所限带来的不孝敬老人、对社会有破坏和攻击性等现象基本消失。物质充足就有条件遵守和传承传统道德文化观念,相反社会戾气就重。

  同时,党风政风是民风的一面镜子。“各项政策能否落实好,群众能否得到实惠,直接影响当地的社会风气。”张明锁说,关注和保障民生做好了,老百姓心里没有怨气,对社会充满善意,好人好事就容易成为风气。“如果群众怨声载道,社会风气不好,首先应该追究当地政府的责任。”

  作家二月河认为,大量涌现的先进人物,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弘扬时代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而促进全社会道德能量增长,彻底扭转社会风气,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华社郑州8月24日电)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