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矿山就是我的家”
“三项行动”确保食品安全
关于在城农民工有关待遇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治涉医暴力,既要医头也要治脚
焦作开明书画院成立
给自行车留条道儿很难吗?
“冰桶挑战”切莫偏离慈善“主线”
警示牌不是免责牌
重奖学子 古村新风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矿山就是我的家”
——记焦煤集团九里山矿供应科修旧利废班班长刘金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主人公座右铭
 
   

  本报记者 麻 酩

  8月15日,焦煤集团九里山矿,艳阳高照,热浪袭人。在刘金玉修旧利废班前的院子里,一个戴着近视眼镜、面容精瘦的中年人正拿着扳手在一台废旧的隔膜泵前,指导两位年轻人维修机器,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流到脖子上,浸透了衣服直至腰间,而他示范着标准的操作手法,丝毫未受外界影响。眼前的这位师傅,就是该矿供应科修旧利废班班长刘金玉。

  节约为了增效,人如其名,刘金玉要将废料吃干榨净,留住“金玉”。2009年1月修旧利废班成立以来,刘金玉带领全班11名职工,精心修理各种废旧物资,累计修理、复用废旧物资价值八九百万元,减少矿井新材料投入近三千万元,被同事们形象地形容为“抠门”班长。

  “俺是苦出身,生活中节俭习惯了,工作中也要为集体重‘抠’出些效益来。”刘金玉谈起了年少时的艰苦岁月。

  年少时,刘金玉的父亲每月只有40多元的工资,粮食也是按人口配给,家里每月25公斤粮食,往往熬不到月底,就已见面缸底儿了。为了吃饭,刘金玉经常领着弟弟妹妹捋榆钱儿、掐薯叶、挖野菜,回来掺点玉米面打上一大锅稀糊,算是一顿饭。为了给家里省下点买煤钱,每个周末,他都要到煤矿矸石山上捡煤核儿。一到夏天,他就带着妹妹去中站区集市上捡西瓜子,回来洗净晒干,再以每公斤四毛钱的价格卖给瓜子铺,攒下钱来给弟弟妹妹当学费。

  忆苦思甜,相比儿时食不饱肚的岁月,刘金玉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对自己的岗位也更加珍惜。

  “刘师傅对工作的热爱,那是没得说!”工友们对刘金玉工作的认真劲儿十分佩服。

  每天上班一大早,刘金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平板车赶往矿车组,趴在升井的矿车边,用一只被磨得明光发亮的铁钩在矿车里扒来扒去,寻找沾满煤灰的螺丝、生锈的道钉、变形的管卡、弯曲的夹板……刘金玉将淘来的这些“宝贝”拉回车间后,再进行分类、除锈、正形、焊接,使它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为了给企业节约资金,刘金玉不仅“捡芝麻”,还想方设法“抱西瓜”。

  九里山矿井下水大,为保证安全生产,矿上大量使用体积小、重量轻、排水效果好的隔膜泵。

  “一台泵6800元,坏了就扔,那得浪费多少钱啊!”刘金玉心疼地说。

  怎么才能把它们修好呢?为此,刘金玉查阅书籍,研究隔膜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反复拆装、试验,终使隔膜泵重获新生。近三年来,刘金玉和同事们一起,先后修复废旧隔膜泵289台,仅此一项,就为集体节约资金196万多元。记者在修旧利废班前的院子里看到,除了成堆的废旧钢材外,还摆放着三台机器:铅杆疏通机、碹胎加工机、综合液压机,机器上标注着它的发明人,刘金玉。

  据统计,今年前六个月,刘金玉带领全班职工修复废旧锚杆、地滚、阻车器、手动葫芦等95种废旧物资,修理后按原材料价格30%核算,复用物资价值总额达114万多元,为矿上减少新材料投入380多万元。

  “他把矿山当成了自己家。”今年52岁的老矿工徐素芬告诉记者,刘金玉一年到头都在矿上工作,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顾不上管不说,有时候还给家里“找麻烦”。有一次,九里山矿井下16轨道安装保险杠,可是汽缸上的密封圈用完了,整个安装工作不得不停下来。虽然一个密封圈花不了几毛钱,但要让使用单位通过供应科去买,还得打报告、审批、采购,既费事又耗时。于是,刘金玉就给老伴儿打了个电话,告诉她配件的名称、型号、大小以及销售商店,并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催促老伴儿把配件送到矿上。

  “这个屋子我住了18年。”刘金玉所说的“屋子”就是供应科的修旧利废班,从原先的只有一张床、一个板凳,到现在有了空调和电脑,刘金玉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一直坚守着。

  就在前不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刘金玉修旧利废班”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此班,就是为了在全集团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引导广大职工向刘金玉同志学习,激发大家改革创新的热情,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九里山矿矿长、党委书记郑保川说。

  记者手记

  “紧紧手,年年有”。我国自古就有勤俭持家的美德。说起勤俭节约,总有人觉得它与物质供应空前丰富的时代格调不协调,认为勤俭节约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提倡勤俭已然过时了。

  有人说,没有消费,哪有生产?此话差矣!过惯了艰苦生活的刘金玉坚信在废料中也能淘出“金”和“玉”。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开源节流、勤俭节约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在小小的修旧利废班,刘金玉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了他朴素的愿望,为集体节约了真金白银。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