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河渔家
留住念想
烟雨蒙蒙过黄河
秋天已被果实照亮
停气通知
优质办公用房长年招租
晚 娘
公 告
温一杯月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雨蒙蒙过黄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王新四

  曾经无数次过黄河,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是在黄河的上游,还是中游、下游,都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唯有那一年仲秋时节过黄河的情景,时时萦绕在我的心间。

  那是2003年9月。我和J兄跟随1位领导去河北省石家庄市开会,之后,还要去陕西省延安市参加另一个会议,司机是小P。为了赶时间,石家庄会议结束的当天,我们还是连夜赶到了山西省太原市。

  太原市到延安市有500多公里的路程,个别路段当时尽管还没有高速,但是据了解307国道路况较好,有五六个小时就可以到了。方案确定后,我们连夜分别告诉了延安方面负责会务的同志和“家里”——多年来我们有个习惯,只要出差在外,就把机关称为“家里”。

  谁知我们刚要睡下,忽然听得外面有人说话,声音好熟悉。原来是本市的老L几个朋友要去大同市办事,也来这个收费不高的饭店住宿。我们约定第二天早起,6点吃饭,30分钟后“南征北战”,分别行动。

  第二天不到5点我就起床了。老L过来牢骚满腹地说,昨晚有一只蚊子在他的房间里,又叫又咬的,任他怎么赶都赶不走,折腾得他几乎一夜没睡。

  我就调侃道:既然那蚊子待在屋里坚决不愿出去,那你就该自己出去睡在外面,把那蚊子关屋里看它还能咬你不?

  6点半,天有点阴沉沉的,我们准时从驻地出发。老L他们向北,我们则离开太原市,上了307国道,一路向西南而来。途经清徐县、交城县,快到刘胡兰的家乡文水县时,天空飘起了雨丝,一路上秋雨时大时小,断断续续。

  进入柳林县,那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好不容易赶到薛前村,准备过黄河桥时,这座桥却正在整修,不能通行。透过朦朦胧胧的雨雾,可以看到湍急的黄河水翻卷着浪花,一波接一波地从北方轰然而来,呼啸着向南飞奔而去。黄河西岸边与河水紧挨着的大树和青草,在雨雾和水雾之中,变得影影绰绰,若隐若现。

  附近只有这一座桥连接着山西省和陕西省,此时却难以通行,而我们又必须今天赶到延安,参加晚上的预备会议。正一筹莫展时,看到路上有车沿着黄河岸边蜿蜒曲折的小路,继续向北边行走。我就拦住一辆小车,询问原因。风雨中,司机师傅摇下车窗玻璃,大声告诉我:想过黄河跟我走,再向北边走几公里,有渡船。

  于是,我们就跟着他慢慢向北边走去。连日的阴雨,使得黄河东岸的土路泥泞不堪,我们摇摇晃晃地走了几十分钟,终于走进黄河滩。

  这一片河滩上已经聚集了许许多多的大小车辆,有汽车,有拖拉机,还有推自行车的。熙熙攘攘,像赶集似的,好不热闹。我看了一下表:9点半。山西省境内这240公里,我们用了整整3个小时。

  雨,一直不停地下,脚下的这片地方已经被人和车踩压成了泥浆。已经等了快1个小时,我们的车还是一步都没有挪动。

  我跑到黄河水边去看,那儿有两只船在摆渡。人多、车多、渡船少,只要渡船一靠岸,人们就抢着、争着往前挤,越挤越耽误事。虽然这儿的水面只有几十米宽,但是由于水深流急,渡船只能慢慢往前移动。而黄河东岸这片河滩上的车和人,却在不停地增加着。

  刚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忽然听到手机响。原来是“家里”打来的电话,问我们到什么地方了。刚才延安方面说,给我们打了几次电话没有通,就给机关打电话,看我们几点能到。

  我看了手机,果然有几个未接来电。那是因为刚才在水边看渡船时,噪声太大了——风声雨声河水声,声声清脆;车声船声人喊声,声声响亮。置身此中,怎能听到电话铃声?已经快13点了,我们究竟何时才能渡过这几十米宽、波翻浪滚的黄河,只有天知道!

  我和J兄打着雨伞,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黄河岸边的小路,去河堤上寻找吃的。在一家小饭馆里,顺便向店老板打听怎样才能过黄河。老板见我们有急事要赶路,就告诉我们说,往下游再走一段路,还有个渡船,可以去看看。

  我们两人提着装有面条的塑料袋,赶忙跑回到车里。4个人一面吃着饭,一面议论着:与其在这里等,倒不如去下游撞撞运气,说不定可以早点渡过黄河呢。

  说走就走。我们的小车从车海里钻出来,调转车头,顺着来时的泥泞土路,慢慢地向黄河下游走去。我和J兄则透过满是雨痕的车窗玻璃,睁大眼睛仔细寻觅着漫漫黄河滩里的那艘渡船。

  突然看到河滩上有人在向我们招手。我们的车子刚停下来,就有一个大汉跑过来,问是否想过黄河。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就高高兴兴地指引着我们从一个不太显眼的小土坡,下到了河滩上。

  这里也是一个渡口,规模不如刚才那个大,但渡船却比那儿的高。讲好了过河价钱后,七八个船工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先在河滩上铺上两行木板,木板之间的距离参照我们车子的轮距,然后指挥着小P小心翼翼地沿着木板把车开上了船。之后,我们三人也登上了这艘铁木结合制成的船。

  一切准备妥当。随着船工们的响亮吆喝声,烟雨笼罩中的船慢慢离岸了。

  雨,还在不停地下。雨点打在船篷上,嘭嘭作响。船工们站立在船板上,有的穿着土色的雨衣,有的头上顶着塑料布,还有的则干脆光着脊梁,任凭雨水浇在身上。他们全神贯注,眼睛紧盯着水面,相互之间不停地提醒着什么。船在颠簸中缓慢行进着,有时,它会突然颤抖一下,令人大吃一惊。雨淋中的黄河水面上,稍有平静一点的地方,就会被雨点给打碎。雨点打在浪花上,溅起更大的浪花,有的飞到了我们的脸上、身上。分不清是雨还是黄河水的作用,眼前一阵模糊一阵清亮。摇摇晃晃中,黄河西岸的绿树、青草,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快到陕西绥德了。

  岸边水浅了,船难以继续前行。船工们把船停稳了,固定好,又把那些长长的木板搭着船帮,分成两行,依次铺到河对岸的沙滩上。

  高个子的船工好像是他们的头儿,他和几个船工议论了几句后,就要求我们脱下鞋,挽起裤腿儿,小心地踩着木板走下去。并提醒我们,木板和沙滩连接的地方,是稀沙滩,特别软,脚站稳后不要晃动,以免陷进去。他又反复叮嘱司机小P,在汽车快要离开木板时,一定要加大油门,顺着河滩朝黄河大堤处跑,千万不敢停。否则,汽车轮子陷进稀沙滩里,没有几十个人来帮忙,就别想出去。

  领导和我们一样,按照要求准备好,正要走,被大个子拦住了。他说稀沙滩太难走,要把领导给背过去。领导平时就没有一点官架子,特别是这几天来,我们闲暇时在一起侃大山,回忆起各自儿时的奇闻趣事,竟有那么多的不谋而合与惊人的相似之处,感情上自然又近了许多。此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大个子的提议。

  大个子显然误会了,连忙说:刚才过河前已讲好价钱了,我背你不再另收钱。

  除了司机小P和大个子外,我们三人和那几名船工,全部按照大个子的要求,从两行木板外侧的尽头处开始,站成两排,准备着汽车万一意外熄火,就推着它走,无论如何不能让它停在稀沙滩里。

  司机小P聚精会神地驾驶着汽车,在大个子不停的吆喝声中,颤颤悠悠蜗牛似的从轮船上爬了下来。快到稀沙滩时,只听“轰”的一声油门响,那汽车像是离弦之箭,直向几百米外的黄河大堤射去,之后,稳稳地停在了安全的地方。

  终于渡过黄河了。此时,我们才注意到,绥德这边的雨已经停了。但是路面还比较泥泞,尤其是通往黄河大堤上的那个陡坡,简直就是泥河。我们请那几位船工帮忙,他们二话不说,上来和我们一起把汽车推上了大堤。

  在黄河大堤不远处的地方有一口水井。我们简单清洗后,按照过黄河前讲好的价格,我把钱给了大个子,又问刚才帮忙推汽车还需要再加多少钱。大个子爽朗一笑,摆摆手说:这300元啥都有了,足够了。

  9月的陕北,秋高气爽。黄土高坡上的沥青路,顺坡而修,依沟而建,虽不笔直平坦,但是路面极干净。小车走在上面,感觉特别平稳,空旷的大地静悄悄的,只有汽车轮子与路面摩擦而发出的丝丝声。从汽车里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就像清水刚刚洗过一样,是那样洁净无尘充满诗情画意。雨后的天空是银灰色的,天空下面,是漫山遍野无边无际的枣树。走近了,才能看出层层梯田里,每一棵枣树上都挂满了密密麻麻白白胖胖的大枣,令人馋涎欲滴。摇下车窗玻璃,呼吸一口陕北秋雨后的空气,湿漉漉的夹着悠悠的枣香,真是心旷神怡,五脏六腑舒坦极了。

  转过一道弯儿,看到一个牧羊老人和几十只雪白的羊,在沥青路边优哉游哉。牧羊老人身材高大,精神矍铄,黄土地般颜色的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在给我们指路时,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我忽然想起了那段陕北的顺口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此时此刻,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绥德啊。

  按照牧羊老人的指点,沿着蜿蜒的沥青路,我们向着延安驰去。我拨通了延安方面的电话:我们已经安全渡过了黄河,今天晚上的预备会议,我们能够准时参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