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我的追求
我的墓志铭
为流浪的珍珠 寻找回家的路
视 觉
城市公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公园
□张艳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虽然一些城市的公园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城市公园”作为一个概念,其历史并不长久。那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园的前身,往往是私家、官方,甚至是皇家花园。在现代城市诞生以前,花园往往为权势和富商阶层所垄断,属于生存之上的奢侈品。在经历过大的社会变动后,以往固定的社会阶层被时代的杠杆翘动,发生强烈的变化之后,一些皇家或官方、私家的花园向社会公众开放,才能称得上是公园。

  这种情况首先发生在因工业革命而带来强烈社会变革的欧洲。

  英国和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光解放了一个阶层,也解放了许多皇家宫苑和贵族花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在自由、博爱、平等的旗帜下,将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人花园向公众开放,然后统一命名为“公园”。而在1843年,英国的利物浦用税收建设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伯肯海德公园,成为第一个“原创”的城市公园。这个公园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用税收修建,二是免费向公众开放。

  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

  因此,公园的历史绝不仅仅包括了园艺发展史,更包括了社会制度变迁史。在城市公园的进化历程中,政治意味是非常强烈的。但在进化完成之后,它又成为一个最为去政治化的地方。这也许是因为,园林化的空间语法,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空间语法。这种去中心化,完成了对传统政治模式的疏离甚至解构。而且公园所营造的自然化的空间环境,给人回归自然之感,也对人的社会身份构成了一种遮蔽效果。

  在公园的构成元素中,必不可少的是各种植物。因为公园的前身就是花园。人们通过塑造花园而完成了一个人造的自然,通过与花园中有生命的植物进行亲密接触,体会到自然的生机,完成人对自然的回归。公园的自然语法与花园也是一样的。这种在城市里完成的回归自然,虽然并不彻底,但一定程度上仍然足够给人以自然的讯息,以生态的感染,以自然美的熏陶。

  在城市里,大自然的许多讯息被高楼大厦所屏蔽。但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仍然需要对这些自然讯息进行感知。因为这种自然讯息就是一种生命讯息,也是一种生态讯息。千百年来,人们靠对自然观察而建立的物候学来进行农业生产。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在工业社会,人们不需要依靠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因此,自然物候以及生态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但人类作为一种生命个体,而不是机器,也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人类对良好自然生态的需求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水源一样。

  因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市之中,我对自然讯息的获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公园里获得的。比如冬天蜡梅花开,比如春天柳条抽芽,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公园对我来说,就像是城市对大自然信号的接收装置。

  当然,公园里又不可能仅是象征自然的植物,还有许多历史、文化的象征或纪念物,提供娱乐游戏、健身的设施。因为这些人工制品,公园也扩展了自己的意义和实用范围,不仅可以用来欣赏自然美和园林艺术,还可以完成教育、休闲、娱乐、健身等诸多用途。从这个层面上说,公园几乎成为与办公室等工作地点对应的一个区域,象征着另一种生活。 最起码,它能将人们从高楼大厦中解放出来,让人们能够重返大地,用脚步感受泥土的质感。这在高楼大厦和各种车辆遍布的城市里,有时甚至是一件奢侈的事。

  除了那些之外,城市公园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提供了一个生产爱情的空间。大概大部分城市人在约会时,首先选择的地点就是公园。我也曾是如此。而在我少年时代,一次去逛北京中山公园,也许因为是郁金香花开的时节,整个公园里都布满了恋爱的男女,尤其在那一个个长凳和树荫里。那些恋爱男女和遍地的郁金香花一样,让我印象深刻。这种情景我在其他公园也见过。之所以公园里能够容纳甚至生产城市里的爱情,也许是因为自然的环境,最能够孕育浪漫的感受。那些鸟语花香,大概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爱情的催化剂。

  虽然城市公园有许多雷同之处,但相对于更加雷同的高楼大厦,许多城市的公园还是让我印象深刻。它构成了人们对所在城市的独特印象。成都的浣花溪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它打破了许多城市公园就像是盆景一样的印象。走进其中,我发现,它的许多地方是不能进入的,而被完全保护起来;那众多的植物也看不出修剪的痕迹,河流也并未修建石头堤岸;有白鹭在河边捉鱼,或在水边自由地飞。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地方是作为湿地景观来保护的。这些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并不罕见,但出现在一个发达的城市中,仍然让人感到惊喜,尤其对一个北方人来说。

  贵阳的黔灵山公园也同样让我难忘。虽然身处这个城市之中,但一座黔灵山,让它鹤立鸡群一般,拥有了超然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公园里茂密多样的自然植被,超越了我对城市公园的固有印象。山中随处散落的古迹,让我仿佛在时间中迷失。也许是因为当时天色已晚,在登黔灵山抵达弘福寺的途中,我不断想起洛夫《金龙禅寺》的诗句。抵达弘福寺后,我看到这座傍晚的寺院没有多余的游人、香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宁静、安祥。我走进燃起灯烛的大雄宝殿,看到里面灯火辉煌,几乎一尘不染,透出一种纯净的宗教气息。这是我见过的宗教气息最纯净的一个寺院。而它坐落在贵阳市内,属于一个城市公园,这不得不让我惊叹。同样让我作为旅游景点来欣赏的,还有福州的西湖公园,一派清代园林的古典气息。作为城市公园,它们不仅具有上面所提到的公园功能,甚至还成为旅游景点,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制高点和地标。

  虽然焦作的公园无法达到那样的程度,但我仍然在每一个公园里流连忘返。每个公园都在我的诗歌和散文里书写过、歌颂过。它们虽然无法让我真正回归自然,却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的窗户,让我时时能够看到城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我在诗中曾经写道:“城市在它的周围旋转/汹涌澎湃/它却在一树树花香里停下/在一片片草地上坐了下来。”然后,“那些现实坚硬的法则/在它面前纷纷触礁”。我在这首诗的最后写道:“许多次/我以为我已经融入了它/或者它已经融进了我/然而事实上/我只是一遍遍地路过它/犹如它只是/一遍遍地路过这个城市一样。”

  这个结尾并没有延续上面的歌颂,而是点明了一种困境,那就是想在公园中摆脱坚硬的城市法则和现实规则并不可能。

  这如同许多年前,江南私家园林的建造者想要靠园林来实现闹市里的隐居,有自欺欺人之嫌一样。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