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等诸多产品领域,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某些外企眼中的“肥肉”。中国反垄断监管部门及时向不守规矩的外企“亮剑”,不仅是在维护必要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也是对众多守规矩外企的真正保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日披露,对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8.3196亿元,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4.0344亿元。这是中国反垄断调查以来开出的最高金额罚单。
其实,并非中国对上述在华的日本企业“情有独钟”。在欧美反垄断机构的眼中,包括上述三家企业在内的一些日本企业早已是价格垄断和价格联盟的惯犯。
实际上,这些也只是部分日企在海外市场从事价格垄断行为的冰山一角。《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欧美反垄断机构接连开出巨额罚单后,日本汽车零部件和成车制造商强化了企业合规教育,日本精工还在欧美、印度等市场专门设立了企业合规负责人。但即便如此,部分日企在海外市场因价格垄断、价格联盟、串通投标受调查和受处罚的消息仍不绝于耳。
最新一例是今年8月18日,美国太阳能板厂商向新泽西州联邦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指控京瓷、松下等20多家日本企业涉嫌在电容器等电子零部件上搞价格垄断。日本国内反垄断机构也于今年6月对松下等8家企业实施反垄断调查。据日本媒体报道,相关厂商涉嫌定期交换价格信息,或针对特定交易对象事先协调价格。
有专业人士指出,日企在海外市场频频成为反垄断调查和处罚对象,与日本企业在部分产品上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日本企业在海外的排他性企业文化惯例息息相关。
在汽车等诸多产品领域,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市场,也因此成为某些外企眼中的“肥肉”。中国反垄断监管部门及时向不守规矩的外企亮剑,不仅是在维护必要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也是对众多守规矩外企的真正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