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真亮丑、真批评、点“麻骨”、有“辣味”,见人见事见思想……日前召开的修武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交融中,批出了团结、批出了民主、批出了干劲。该专题民主生活会让每位县委常委都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党性锻炼。
为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真正把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放下面子、亮出里子,红脸出汗、鼓劲加油”的好做法、好经验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修武县委常委班子立足“常”字下功夫,改变以往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做法,建立了县委常委班子务虚会,即小民主生活会工作制度。该县县委常委会明确规定,在每两周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例会之后,再召开30分钟左右的务虚会,重点围绕近期的作风建设和分管工作,寻差距、找不足、谈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务虚会上,该县县委常委们像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一样,务实不务虚,不穿靴戴帽、不讲空话套话,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由县委书记带头查摆剖析问题,诚恳接受批评,其他常委们勇于揭短亮丑,认真开展批评。同时,每名县委常委都准备了个人问题“台账本”,认真记录个人自查及同志们相互批评时提出的意见建议。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警示提醒,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并坚持每月将常委们分管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情况,在县域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近期工作不失误、长远工作不走弯路。
据了解,该县县委常委会实行务虚会制度以来,不仅搭建了交流思想、统一认识的平台,而且通过经常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实现了民主生活会的常态化、长效化,使县委常委班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更符合实际、体现民意,切实把作风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形成了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王海燕 李勇平)
修武县从小细节着手解决民生大问题
本报讯 文件简报、会议数量和“三公”经费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了10%、37%和15.6%;减少审批项目19个,审批时限从平均252天压缩到108天;先后开展了35次明察暗访,对25家单位和2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或党纪政纪处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修武县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从小细节着手解决民生大问题,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及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
该县明确规定,每月的第一周为践行群众路线集中解决难题活动周,每星期四为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日,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访贫问苦、倾听民意、排忧解难,确保村村有单位帮扶、户户有干部联系。
“能不能降低贷款政策门槛,加大农民贷款扶持力度?”“县里能不能协调开通丰收路、人民路公交线路,方便职工上下班?”……一个个问题是民之所急、民之所愿,一条条建议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务实之策。该县经过梳理汇总、分类排列,确定了10个方面的难题,每个难题又细化量化成500个以上的具体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4210户、企业85家、重点项目52个,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2670条。
该县把解决难题、办实事作为活动的落脚点,通过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主体、限定整改时间、实行整改销号、公开整改结果等办法,全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城关镇南门村村民苏小凤,长期在外打工,2012年村里公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助时,把她给遗漏了。类似苏小凤的问题,均被列入该县506个信访制度创新细节,并得到了整改落实。如今的苏小凤,从5月份起,每月都领到了170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助。
截至目前,该县已帮助536人实现了就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520余件。
(王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