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通讯员朱宗矗)8月15日,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卫生局长、计生委主任)专题研讨班获悉,我市“十二五”以来,连续3年完成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指标治理目标任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综合治理是我市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法宝”,市委、市政府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全力配合,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加强政策推动、加大打击力度、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营造有利于女孩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着力构建了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打“两非”“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2005年至今,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8年保持下降趋势。
政府主导,健全性别比综合治理保障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市领导多次在《焦作市人口形势预警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我市每年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单项表彰,并从机构、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我市专门成立了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下设综合治理办公室。同时,批准市人口计生委增设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科,增加编制,所辖各县市区均增设带编制的性别比治理办公室。为加强性别比专项行动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人口计生、卫生、公安、妇联、工商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市、县两级性别比综合治理办公室长年坚持集中办公、联合执法,各部门与从业单位、单位与科室、科室与个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到人。
强化宣教,营造关爱女孩浓厚社会氛围
为扩大社会宣传,我市在主流媒体上开设了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性别比治理工作动态;与电信部门联合,开通了“关爱女孩行动”手机宣传彩铃。
我市还注重依托阵地加强宣传,强化警示教育。印制打击“两非”行为宣传折页50余万份,发放到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各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B超室、妇科、门诊病房等显著位置张贴禁止“两非”醒目标志,设立“两非”行为公开处罚栏;在“5·29”“9·25”等重大节日,在人口学校、社区文化大院、东方红广场、主要街道等组织文艺活动,宣传村规民约,倡导易风移俗,开展打击“两非”典型案例成果巡回展。
与此同时,我市各部门还结合实际开展宣传活动。市人口计生委发挥计生服务车的宣传作用,巡回宣传打击“两非”的政策法规。市卫生局通过在医疗卫生机构悬挂标语、制作宣传版面等方式,积极营造打击“两非”氛围;市妇联依托普遍建立的妇女之家和广泛开通的12338妇女维权热线等工作平台,大力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型生育观念,落实关爱女孩的各项政策措施。
规范管理,构筑性别比综合治理体系
严把孕情跟踪服务关。要求县市区对辖区持生育证对象签订计划生育孕情管理服务合同,建立孕期服务档案,明确包保责任人,定期进行孕情跟踪随访服务,并实行孕情跟踪责任追究。
严把终止妊娠手术关。严格落实终止妊娠查验制度,医疗机构实施终止妊娠时,必须认真查验登记受术者身份证、有关证明材料等,并将有关证明材料或复印件与医疗文书一并存档。
严把终止妊娠药品使用关。严格落实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实行专人、专柜管理,确保账、物相符,终止妊娠药品使用登记簿填写及时、正确、完整。
严把B超技术服务关。定期对辖区所有购买、使用B超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清理清查。在B超室醒目位置设立“严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警示标志,统一孕期B超登记簿,落实双人执机、双人签字制度。
严把出生实名登记关。对住院分娩对象认真登记身份证、生育证并严格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等,全市医疗机构在醒目位置统一制作悬挂《出生实名登记规范流程图》。
部门联动,形成综合治理强大合力
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形成了“队伍专业化”“办公自动化”“管理规范化”“反应快速化”“案件程序化”“资源共享化”的“六化”治理新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还着力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目前已与新乡、洛阳、济源等周边地市建立了多层次、跨区域的协作机制,相互提交案件信息和查处结果,积极查办、协办各类“两非”案件,有效堵塞了交界地区违法犯罪的漏洞,初步实现了联防联治。健全完善举报制度,加强公众对“两非”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同时,建立举报快速查处机制,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
建立出生实名登记制度。人口计生和卫生部门相互协作,大力推行住院分娩出生实名登记,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及时准确提供信息,提供决策依据。2013年8月16日,在武陟县召开了出生实名登记信息共享现场观摩会,学习推广了经验和做法。
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2009年以来,市人口计生委、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在全市深入开展以集中整治B超市场、整治人工终止妊娠技术服务机构、整治药品销售市场、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为主要内容的“三整治一打击”行动。
集中整治B超市场,对所有购买、使用B超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民营医院、联合诊所、个体诊所进行重新摸底排查,对从事B超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重新登记审核,重新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统一管理;集中整治人工终止妊娠技术服务机构,对从事终止妊娠技术服务的机构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严把执业资格关,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或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手术;集中整治药品销售市场,对辖区内的药品零售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清理,从源头上堵死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渠道;集中查处“两非”案件,专项行动以来共对全市2000多个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药品销售门店进行了重新清理清查和登记备案,对760台B超进行了重新编号和身份确认,对违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了严厉查处。
坚持利益导向,关爱女孩及女孩家庭
解决出生性别失衡治本之策关键是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营造有利于女孩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六大民生工程”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25项具体政策规定,其中14项与计划生育女孩家庭有关,在教育成才、关爱女孩、救助帮扶、健康关怀、奖励保障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女孩家庭予以政策倾斜,真正使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改变。
2009年,我市启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到2012年6月底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县市区结合实际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奖励优惠政策:修武县积极探索计生女孩家庭父母养老新模式,建立了农村计生家庭奖励制度、集中供养补助制度、居家养老补偿制度、新农保补贴制度等“一奖三补”制度,供养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沁阳市水南关村探索实施以村规民约形式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在发放集体福利、上学、就医等方面向计生女孩家庭倾斜,促进社会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