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示范区强化 秋作物田间管理
示范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到位
示范区加快发展高成长服务业
土地入股当工人
示范区整顿 无证幼儿园及学校食堂
苏家作乡:“为民服务清单”受称赞
李万街道巡查有力保清洁
“家门口就业”成风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入股当工人
—— 解析辛庄村土地流转之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付凯明

  昔日劳神劳力种田的农民,如今成了带地入股、按时拿薪酬的工人。如何让农民增收、土地增效,文昌街道辛庄村走出了一条新路。

  近日,记者来到该村采访,田间地头到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原来,辛庄村于2012年5月投资700多万元成立了焦作市共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全村131户的816亩耕地采取以地入股的形式,按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一次性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实行供苗、生产、管理、技术服务、销售“五统一”管理,共同经营、按股分红。

  辛庄村搞土地流转,该村党支部书记乔虎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敢想敢干,做事果断。“以前光听说土地流转好,一搞才知道是真好!”谈及土地流转,如今已是共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他难抑激动之情。他告诉记者,辛庄村实现土地流转后,不仅搞活了农业种植,还给老百姓带来了高收入,土地利用的价值也大大提高。

  与其他合作社不太一样的是,一般农民把土地包给别人便不再过问,除了承包款以外,所有利润都是承包方的。而辛庄村的800多亩土地都是加入了本村的合作社,村民们还是管理自家田地,带地入股,每亩地分得1000元,管理人员每月还能拿工资,果子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出售,获得的利润按照每亩产量进行分配。此举不仅没有让老百姓失去土地,反而将土地的利用价值提高了。

  从昔日一家人围着几亩地转,一年“刨”个几千元收入,到如今将土地租给合作社,每年拿租金,并成为合作社的员工。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工资,年底还能分红,辛庄村村民们真切感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增收喜悦。

  “种了大半辈子地,从没想过地能生金,刚开始俺还有点疑惑,但后来一算细账,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啊?现在我家除了每亩1000元的租金外,还能去合作社打工挣钱,到时候这满地的中药材,还有果树,都是俺的‘金娃娃’啊!”村民朱秋霞高兴地对记者说。

  以往,这里的田地年年都重复着“小麦收完种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地年收入不足1000元;如今,这里的田地炙手可热,通过土地流转,该村已经形成了土地集约化、种植规模化、产业经营化的以林、果、药材为主的种植发展态势。

  该合作社也积极从山东烟台引进了“烟富3号”等优质苹果以及红提葡萄、无核“红宝石”葡萄等果树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苹果5万株、葡萄18万株,并积极实施订单农业,种植“天南星”中药材530亩。技术管理上,合作社专门从山东聘请2名技术人员全年、全程指导果树种植,提供技术服务,并在种植、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分包地块、分管到人,形成了“地块有人管、种植有人干、技术有人帮”的网格化管理种植新格局。

  眼下,优质葡萄成熟在即,各路订单源源不断,丰收在望,老百姓喜在心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