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昨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8月28日,该院胸外科在局麻下,成功采用介入手术方式完成一例多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整个手术过程约一小时,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女性患者秦某38岁,5年前被发现有心脏杂音,在做心脏彩超检查时,发现是房间隔缺损。之后,患者到很多家医院咨询,均被告知需要手术治疗,且需要正中开胸才能完成手术。这种手术方式让患者精神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几年来,患者因害怕手术切口大、创伤大,迟迟没有住院治疗。
一周前,患者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咨询,该科副主任董晓龙在查看了她的心脏彩超结果后,审慎地判断患者能够进行介入手术治疗。董晓龙的意见让患者看到了希望,秦某立即办理了住院手续。
入院后,考虑患者的心脏彩超提示有一定的肺动脉高压,董晓龙给患者制订了一个降肺动脉压力的治疗方案。然后,联系心脏彩超室主任康素玲,共同研究了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判断患者肺动脉高压已经得到纠正,并且可以做介入手术。不过,因考虑患者的房间隔缺损是多发孔,使用单个封堵器效果不理想,最终决定采用双封堵器进行手术。
据了解,使用双封堵器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比单个封堵器多装一个封堵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牵涉到大血管多部位穿刺,并且多个封堵器之间的位置安排、封堵器相互影响等因素,都使得手术的风险和难度高出了许多。
最终,经过心胸外科医生的努力和有关科室的密切配合,患者的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