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努力钻研,多次受到嘉奖,当班长时还带领所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退伍后,他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在家乡大显身手,成为乡亲们致富的带头人;
当选村干部后,他更是处处为群众着想,用实际行动回报群众的信任。
他,就是马村区待王街道东孔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迎军。
1991年,高中毕业的张迎军报名参军,成为山西武警总队阳泉支队的一名战士。在部队,他苦活累活抢着干。三年的军旅生涯,他当过战士、班长、代理排长,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
1994年,张迎军光荣退伍,回到家乡。这一年,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张迎军用心撰写出了自己的“施政纲领”,第二天面对1800多名乡亲,慷慨激昂,侃侃而谈,但最终仅得了200票,这对年轻的张迎军是巨大的打击。
“自己没有致富能力,怎么能带领群众致富呢?”对于失败,该村一位老党员的一番话让张迎军如梦初醒。
1995年,张迎军辞掉了一家企业的销售工作,筹资15万元开办了一家塑钢门窗厂,凭着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7年,村里计划开发一条商业街,张迎军嗅到商机,当机立断,投资盖了17间门面房,开了一家宾馆,仅每年的房租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几年间,他涉足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服务行业和酿造业,先后办过10家企业,吸纳本村劳动力60余人就业。
群众心里有杆秤。当张迎军2001年再次参加村干部竞选时,便成功地当选了村民兵连连长。
多年的愿望一朝变成现实,张迎军集聚的力量和热情完全迸发了出来。作为民兵连连长,每当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张迎军总是冲在前面解决问题;逢年过节,张迎军总要带着慰问品到生活困难的乡亲家中嘘寒问暖……
东孔庄村是我市第一批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整个村需要重新规划。张迎军负责拆迁安置工作,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他以公心赢民心,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是迎军把盖房子的地让给俺的!”村民赵新忠激动地告诉记者。原来,赵新忠计划在新房规划区内盖两栋别墅,由于盖房位置在村西口,出入便利,除了赵新忠外,还有两户村民争着要这块地。三家人互不相让,调解陷入僵局。怎么办?“把我那块地让出去!”第二天,张迎军就把自家准备盖房子的地让给赵新忠,自己却和年迈的父母搬到了村高楼区居住。
2011年7月,张迎军带领30名民兵高炮分队人员正在博爱县训练,村委会主任赵书法打来电话说,村民冯小聂的房屋因雨水浸泡坍塌,砸在了另一家村民的后墙上,如不及时抢险,房屋很快会倒塌,情况十分危急。张迎军冒雨从博爱县赶回村里,迅速组织人员施救,连续奋战7个多小时。险情排除后,张迎军马上又赶回民兵训练基地投入集训。
多年来,张迎军时刻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服务不遗余力,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和信任。2011年12月,他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11月,他被上级任命为东孔庄村党支部书记。
记者手记
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衣着、质朴的语言……8月22日,在东孔庄村采访时,张迎军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天上午,张迎军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他要检查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要到生活困难户赵百文家走访……
烦琐的工作并没有让张迎军觉得辛苦,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孔庄村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退伍后,他全身心地投入村务管理工作,在这个大舞台上尽心尽责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群众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张迎军的座右铭。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部队的锤炼、市场的考验和多年基层工作的历练,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张迎军,一定能带领东孔庄村群众走上更加宽广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