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无法忘却的思念
乡野生活(组诗)
大山深处有人家
晨读·晚读·余读
黑白之间,那只画梦的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晨读·晚读·余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抱着砖头一样的书本阅读就被视为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可我在阅读方面是个死不悔改的传统派,闻着墨香,盯着铅字,品着香茶,在花开花落间低吟,在云卷云舒中沉思,读书之无穷乐趣岂是冷冰冰的屏幕所能拥有?我这一辈子有两样嗜好,一好读书,二好打扑克,除正常工作外,业余时间基本都耗在这两样事情上。我是个意志力、控制力都不太强的人,为打扑克耽搁了不少正事,也让家人产生老大意见。决心下了一百次,不打扑克多看书,然而牌友一声召唤,还是如酒徒逐佳酿一般屁颠屁颠上了牌桌,昏天黑地不知东方之既白。打扑克多了,读书时间就有限了,我想到了欧阳修的“马上、枕上、厕上”读书法,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略加修正,改为“晨读、晚读、余读”,一经实践,大见成效。老欧有“三上”,本人有“三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又吃熊掌又吃鱼,岂不快哉!

  一说晨读:当东方现出一抹晨曦,太阳正在做准备升起的伸展运动,鸟雀放开嘹亮的歌喉,花草弥漫着醉人的芳香。珍爱生命喜欢运动的人们或跑步,或跳舞,或打太极,或练气功,真真一派“万类霜天竟自由”的景象。我此时起床,刷牙洗脸,让一团混沌的大脑瞬间清醒过来,然后拿起一本书,有时坐在小区凉亭的石凳上心无旁骛地阅读,有时在池塘旁边的广场上轻轻踱步,低声吟诵唐诗宋词。须臾,一群披红挂绿的大妈们纷至沓来,音乐骤起,连池塘里的金鱼都急忙下潜。我知道此时应该走人了,公共场所,人人来得,许你读书,就得让人家跳舞。不过,大妈们的热辣劲舞,倒象闹钟一样准时赶点,我回到家中,做好早餐,也不耽误自己和女儿上班。晨读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以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主。利用这点时间,我通读了《李太白全集》《杜甫全集》《苏轼文集》《辛弃疾全集》《纳兰性德全集》等名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喜欢摘抄中外名人名言,年轻时候认为外国人说的精辟透彻,中国人万万不及。上了一些年纪,多读了几本古书,才知道中国古代先贤以简洁明快之语寓博大精深之意的本领谁也比不了,不由为自己的年少轻狂和妄自菲薄感到羞赧。

  二说晚读:晚读不是夜读,现代社会人们热衷于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或三五成群一醉方休,或男女相伴歌厅浪漫,或呼朋唤友齐垒方城,或静卧沙发欣赏韩剧。至于本人,指挥一百单八将捉对厮杀正当其时。何况我夜里不读书还有一个无可辨驳的理由,毕竟年过五旬,灯下看书一片模糊,非不为也,实不能为也。晨读于日出之前,晚读则于日落之前。夏季天长,下班回家天空还是亮汪汪的,我订有《焦作日报》《环球时报》和《杂文选刊》,正好借此机会浏览一遍。如果有文友的文章见诸报端,是必须细细看的,否则见面文友问起,一脸茫然,岂不让文友有衣锦夜行之感,名角无捧之憾?除了报刊,晚读的内容更加丰富一些,家藏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就是利用晚读看的。最近还看了《喇嘛王朝的覆灭》和《大国悲剧》,这是研究西藏现代史和苏联解体的权威著作。晚读广有涉猎,因为作为一个杂文写手,“好读书,不求甚解”,并不算太大的毛病。一个人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既全又专,非神人天才难以做到。既倾向于“杂”,就不得不在“专”上有所舍。

  三说余读:一个人一生总有许多不连贯的零碎空余时间,对读书人来说,如果善加利用,确实大有可为。比如外出旅行,等飞机等火车,或坐飞机坐火车总得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吧,用来读书,百十页的书也能看完。找人办事,有时非等不可,拿本书静静地看,既不干扰别人,又不浪费时间,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我的包里从不放钱,但书是必须要放的,后来有了车,就在车里放几本书或杂志,自己开车当然没法看,别人开车我就可以看书,似乎对视力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利用这些空余时间,我看了张国焘的《我的回忆》,王明的《中共四十年》,陈公博的《苦笑录》,李国文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张竟生的《浮生漫记》《鲁迅杂文全集》《文化苦旅》《贾平凹散文》《冯骥才散文》《毕素敏散文》《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集》等书籍,粒米成箩滴水成渊在我的余读中得到了直接印证。

  读书是个好习惯,但好习惯有时也难以坚守。据有关统计,以色列人平均一年读64本书,日本人是40本,而中国人一年的平均阅读量不到5本。大多数中国人读书的功利性太强,学生们除了课本之外几乎不看别的书。中国比以色列大许多倍,以色列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得到认可的只有莫言一人。有学者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文明水平、发展潜力和民族素质,无不和阅读有密切关系。如果大多数中国人能把读书当成爱好,当成享受,当成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利用点滴时间多看书多思考,于国于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