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孟州共青团丨希望工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伯镇发动青年 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团孟州市委组织 受资助大学新生参加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开展奖学助学活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爱心点亮青春梦想
山阳区开展希望工程助学金发放活动
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
图片新闻
2014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爱心单位和个人名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点亮青春梦想
——2014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综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我市部分受助寒门学子走进敬老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小 青 摄
  我市基层团干(左一)在寒门学子家中走访。 小 青 摄
 
   

  本报记者 王 冰 实习生 张 雨

  家住修武县小营村的刘朝明,今年高考以599分的成绩被长安大学录取,手捧录取通知书,刘朝明一筹莫展:父亲腿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母亲又患有中度静脉曲张,干不了重活,家里全靠种的三亩地和低保费维持生计,数千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无从着落。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8月27日举行的市2014年“金秋助学·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刘朝明与我市百余名寒门学子拿到了希望工程助学金,他代表受助学子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感谢:“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心灵的慰藉。”

  为了帮助寒门学子上大学,今年7月,团市委联合市青联、市青商会启动2014年焦作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自活动发起之日起,团市委就拍摄了专题公益宣传片,通过焦作电视台、焦作广播电台和城市电视进行播放,并联合焦作日报持续报道了寒门学子的艰辛与坚强。

  19岁的申云凯是焦作一中的毕业生。今年高考他以633分的好成绩,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父母下岗多年,母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人主要靠奶奶的退休金和父亲平时打零工挣的钱生活。

  家境贫寒练就了申云凯的坚韧,从小学3年级起他就开始自己定闹钟起床、上学。中考时,他以高分被焦作一中“宏志班”录取,免去了三年学费,为家里省去了一大笔开销。上高中后,每个周末从学校回到家里,他还会帮忙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就在高考前的一周,他还因为阑尾炎,连续输了一星期的液体。暑期,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从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起,他又开始四处打工赚取学费。

  贫困让他们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梦想让他们选择了坚强。寒门学子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看到手捧录取通知书却一筹莫展的寒门学子,我市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助力点亮青春梦想。

  助学情涌动怀川。圆梦行动开展后,我市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社会爱心人士纷纷通过来电咨询,向这些贫困学子伸出了援助之手。市体育局从市本级体彩公益基金中拿出6万元支持圆梦行动,亿祥置业有限公司出资9万元资助30名贫困学子,爱心人士冉先生连续3年参与圆梦行动并亲自把助学金送到学生家中……

  感人的故事不断上演,一些曾经受助过的学子也加入到了资助者的行列。2009年,19岁的冯连友以521分的成绩考入南阳师范学院。父母多年前就双双下岗,母亲又患上严重的风湿病,需要长期吃药治疗。为了给冯连友筹足6000元的费用,一家人走亲访友、四处借钱。困难时刻,圆梦行动伸出援手,为冯连友送去3000元助学金,帮助他顺利走进大学校门。

  如今,冯连友已成为中国交通建设第三航务局南京分公司的一名测绘员。由于目前还是实习期,冯连友每月只有2000多元工资,但当他得知我市圆梦行动启动的消息后,随即委托家人给市希望办送去了1000元爱心捐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报社会,把爱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

  面对这些寒门学子,许许多多的热心人捧出了一颗颗爱心,捐助者与贫困学子素昧平生,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只是为了成就一个青春的梦想。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2014年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募集圆梦行动资金137.2万元,资助贫困高考生430名。

  与以往不同,今年的圆梦行动公益内涵更加丰富,突破了以往单一救助的活动模式,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设立了20万元的大学圆梦助学金,开展了“用爱传递爱、让焦作充满爱”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向200余名拟受助寒门学子发出倡议,鼓励他们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参与爱心敬老服务。

  活动过程中,团市委充分发挥青年志愿亭、青春驿站等阵地作用,实现了“受助生和敬老志愿服务项目、敬老志愿服务和老年人生活”的有效对接,受助学生在接受社会关爱的同时,通过自己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回馈社会,亲身感受到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公益内涵。

  为确保每一笔善款都发放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团市委坚持“找准每一个学生、发好每一笔善款”的原则,把好学生贫困关,在严格审核申请救助学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基层团干部对所有申请救助的学生进行了统一的家庭走访。与此同时,团市委进一步规范了希望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在确保爱心款项全部纳入非税收入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将助学金统一发放到贫困学生指定的银行账户,确保善款从票据领取、款项入账到资金划拨等相关程序公开透明,并全程接受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管。

  在助学金发放仪上,受助大学生表达了成长成才的决心,表示要立志在大学生活里自立自强、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真情回报社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