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邱利荣
近日,记者在示范区6个乡镇街道采访时了解到,乡镇街道、村两委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帮民办事,惠民为民新风扑面而来,风清气爽。
走出机关 问计于民
“村内三条老路路面坑凹不平,群众出行困难,真该修了。”
“村内没有活动场所,群众想健身也没地方去。”
“脾气急躁,遇事不冷静。”
建议中肯、实际,深入问题根源;一句句话语饱含着责任与鼓励。宁郭镇村级组织生活会开出“找问题、办实事”之风。这是连日来宁郭镇村级组织专题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上的真实写照。目前,该镇已有14个村先后召开了村级组织生活会,发现问题60多个。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党关注,群众期盼。为切实找准、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合点,示范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村级组织生活会之际,走出机关,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大规模座谈、调研、摸底活动。
“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带头‘下访’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帮民困、解民忧,谋国策,这样既可以密切干群关系,也可以凝聚群众智慧。”一位党员干部说。
文昌街道结合“走基层、解难题、惠民生、办实事”活动,所有领导干部分别深入各自联系村召开村民座谈会。一次次“面对面”,一席席“掏心话”,查找的是病根,开出的是良方。
李万街道干部党员纷纷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一线,与群众座谈、开设意见征求箱,征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与留守儿童“连心牵手”。
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能听进多少群众意见,至关重要。
各乡镇街道坚持敞开大门搞活动,推动干部走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心贴心地听取意见建议,做到真听意见、听真意见。截至目前,示范区6个街道共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269条,其中“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52条。
即知即改 民生先行
李万街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从群众的实际困难着手,从群众关系密切的环境卫生抓起,从群众密切关注的出行难等问题入手,紧密联系群众利益,一项一项抓整改、解难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得到了群众拥护。鑫苑小区位于韩愈路路南,共有106户居民,是辖区最早建成的小区之一,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物业管理,导致小区内垃圾堆如山、绿地如菜园、设施如摆设,小区居民怨声载道,甚至有些居民因无法忍受脏、乱、差的环境而搬离了小区。韩愈路社区成立以后,工作人员在深入各小区进行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垃圾小区”打造为“宜居小区”。近期,李万街道西大寨村的道路硬化工程顺利竣工。西大寨村的这条路过去是土路,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就变成“水泥路”,遇到刮风天又变成“扬灰路”。但苦于村集体资金困难,提起这条路,老百姓怨声载道,村干部愁眉不展。这次在国家“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村里的这条路从开工到建成,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路平了,老百姓的气也顺了,如今,群众和干部说起这条路都连连夸赞:“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文昌街道坚持做到用活动指导工作,用工作实效检验活动成果。海棠街、紫荆大道、云阳路、黄河路等重点道路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涉及20个村庄,在土地测量、资金兑付等工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确保道路项目顺利推进,文昌街道不等不靠,专门成立了以街道主要领导为政委的道路建设指挥部,机关全体干部牺牲节假日,吃住在村,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工作进展。在海棠街和紫荆大道土地测量工作中,面对齐人高的地面附着物,机关干部夜以继日,运用“白加黑”工作法,白天顶着高温酷暑,克服测量视线不清等困难,逐村逐户逐地块丈量土地;晚上深入到群众家中,谈心做思想工作直到深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街道和村先后投资460万元,对各村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十乱现象”进行彻底整治,共清理垃圾5万立方米,美化墙体10万平方米,姚郭庄、朱庄、李屯等8个村整修村内道路4000米,新修排水沟3.2万米,极大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
创新机制 实事实办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宁郭镇通过落实到强化机关管理上、落实到提高服务水平上、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上、落实到推进当前工作上“四个落实”,收到明显效果。落实到强化机关管理上。倡导“绿色办公”,通过倡导出门关灯、关电脑,纸张正反两面用等习惯;建立公务接待制度,严格控制接待标准。落实到提高服务水平上。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宗旨教育,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上。针对群众反映的浇地难、吃水难问题,积极与区相关部门协调,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进行补助,在全镇新打灌溉井60余个,同时启动宁郭、南睢村等5个村安全饮水工程,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共走访贫困户70多户,帮助困难户解决吃水、用电等问题10多件;针对贫困户窦小兰家房屋损毁问题,积极妥善安置临时住房,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其漏水堂屋进行修缮;积极与市、区有关部门结合,增加24路公交车车次,协调区相关部门抓好22.2公里乡道、12.5公里村道的建设工作,解决辖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目前杨梧槚、岳梧槚、小李、南睢、大驾等村已修路8.2公里。落实到推进当前工作上。着力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成立招商引资小分队,同时为开工项目创优服务,对扩建项目狠抓进度;开展美丽宁郭建设,在全镇聘请保洁员56名,严格落实“四有一落实”机制,对各村的环境卫生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季兑现制度。
苏家作乡科学编制全乡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农业布局,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同时,创新方式,拓宽途径,明确奖惩,完善制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同时,该乡选派14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包村干部任党支部副书记,加强对所包村的指导和帮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阳庙镇强化廉政建设,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细化责任,强化防控。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与15个村、5个镇直单位签订了责任书,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聚焦“四风”,落实整改。今年1~8月,该镇一般性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减了20%,全镇公务接待费比同期下降了15%。
而今,行走在示范区大地,一股为民务实清廉之风已扑面而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里落地生根,为全区推动改革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