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大的地理沙盘上看,连绵的太行山像一堵突如其来的墙,屹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西边。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八百里太行山被人们按习惯分为三段,即南太行、北太行和西太行。从河南焦作境内穿行而过的南太行,仿佛是上苍的钟爱之地,得到了丰沛流水的滋润——这里因为拥有珍贵而充足的水源而在太行山的三个部分中独占鳌头。当地人为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修建了大大小小几十座水库,丰沛的水资源不仅带来了森林,带来了美景,同时还带来了旺盛的人间烟火。盛夏,弥漫山间的野花正值热烈喧闹的花期,它们开放在任何一个它们愿意开放的地方。路边星星点点的人家,村落周围风吹翻动的麦浪,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犬吠,这一切安详宁静的景致让人在路上时时感觉心旷神怡。
有水就有了灵气,焦作水美。凭想象,谁也想不到焦作会有灵动的水,因为离它不远,就是缺水的黄土高坡。焦作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太行山上的雪水、雨水、泉水全都流到了焦作。从焦作市区往西,沿着南太行的山脉走势,你先会邂逅青天河的秀丽丰美,然后流连神农山的深厚底蕴。这两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焦作的山水交响曲又添了两段独具神韵的乐章。
焦作自古就有“青天河水赛江南,后寨鱼虾逮不完”的民谚之说。碧水绿树掩古寺,飞泉流瀑绘诗画,这就是青天河,一座鸟不思飞、人不思归的森林乐园。沿着布满苔绿的山体拾级而上,骄阳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留下绰约的丰姿,静谧而幽雅。大泉湖、三姑泉、佛耳峡、观音峡、天然大佛、北魏时期的摩崖石刻、北魏官道等众多名胜古迹都等着为游人洗去旅途的风尘。这里碧波荡漾,妩媚婉约,水随山势,百转千回;野鸭随水势,掠过水面,水天一色;两岸绿色掩映,猕猴嬉戏其中,湖内行船荡舟,舟移景异,船在画中走,人在画中游,如游漓江,似进三峡。进入观音峡,两岸青峰翠岭,水面一平如镜,杨柳临溪傍水,荆林神韵通幽,古朴小舟伴着暮归的老牛和牧童,一片田园牧歌式的风光呈现在眼前。爬上山头远眺,别忘了将那头翠绿的“大鲸鱼”收入镜头,还有延绵至天际的天然长城,一个个突起的小山包酷似一座座烽火台,与万里长城无异。每年金秋,如织游人便踏着红叶节的音符畅游青天河,只为一睹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醉人风采。十万余亩红叶林覆盖区内3868座峰岭沟崖,霜至横溢竖溅,映红蓝天,构成了一幅惊艳绝伦的画卷,漫步其中,仿佛进入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神农山没有余脉,或者说余脉在山的那一边,无须经过山路的过渡。在人们眼前,它就像一个没经酝酿突然冒出的话题,几乎是突然地拔地而起,而一经拔起就直上云天,上山的路由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时隐时现,缆车索道也隐在了石壁与石壁之间。相传神农山因炎帝神农曾在此尝百草、辨五谷,设坛祭天而得名,留下了我国目前唯一建在高山之巅的祭坛,高高的紫金顶就是神农祭天的场所,又被称作“中华第一坛”。从紫金顶向北望去,只见一道峻拔的山岭像是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跌宕不驯,朝着太行山的层峦群峰深处直奔而去,那就是地貌奇观“龙脊长城”。在白松岭,一定留心观察山崖峭壁,寻找生长在800米海拔之上的悬崖精灵——白皮松,白皮松乃神农山一绝,也是神农山的仙气所在。这16000余棵充满灵性的生物,有的如仙人迎宾,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白鹤亮翅,有的如仙翁打坐,一树一态,一松一景,曲干虬枝,仪态万方,让人在感慨大自然造化的同时,也读懂了舒展而无畏的生命之美。神农山文化底蕴厚重,西晋女道士魏华存在此修道半生,著述《黄庭经》并创立了道教上清派;北魏高僧稠禅在此开凿太平寺摩崖石刻,兴建云阳寺、临川寺、太平寺和沐涧寺;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也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造化宽厚博大的神农山,犹如张开的双臂,将青山、绿水、石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全都纳入怀中。只等你带着发现的眼光和漫游的脚步,亲身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