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颜控”一族正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他们往往非常看重长相,喜欢以相貌来评价他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3694名网友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8.8%的受访者觉得自己身边的“颜控”很多,51.9%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多。33.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属于“颜控”。受访者中,00后占9.9%,90后占40.7%,80后占30.9%,70后占10.9%。
天津某公司刘家亮认为,人们变得越来越“颜控”很正常。他曾主持过很多次招聘,据他观察,面试时,一般穿着得体、仪态端庄、化过一点淡妆的女生,会给人一种自信、大方的感觉,给人的第一印象很舒服,更容易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那些相貌平平,又没什么特点的应聘者,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面试官就很容易将他们遗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李晓文表示,科学证明,在不熟悉的人之间,相貌是决定好感的关键因素。所以,生活中大家在交朋友时,会倾向于长得好看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朱红文教授认为,人们注意自己的容貌,以良好的形象来待人接物,这是正常的对美的追求,是社会基本文明的一部分。但是也要警惕,对人的容貌的追求,很容易出现极端的状况。
“现在‘颜控’流行,根本上是人们把相貌商业化的结果,相貌被当成商品或者一个消费符号。像郭美美事件,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肉体,出卖容颜,这是消费主义文化在容貌问题上极端表现。相貌本身是人的品质的一方面,但在极端的社会文化面前,往往会异化、变形,甚至扭曲。”朱红文说。
“颜控”越来越多会带来什么后果?调查显示,32.7%的受访者担心许多价值评判标准被扭曲,26.0%的受访者认为可能会致使年轻人忽视内在,17.8%的受访者认为可能带来许多方面的歧视,10.5%的受访者担心加剧以貌取人的社会风气,7.4%的受访者认为可能带动整形风靡,也有4.4%的受访者认为会督促年轻人更重视自己的外表。
对于极度追求相貌的社会风气,朱红文感到十分担忧,他认为单纯以相貌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人们对主流价值和核心精神品质的忽视,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貌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产生一些变态的、不正常的社会行为。比如过度整容、出卖色相等,把相貌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消费、攀比。
李晓文则认为,对美的判断是分层次的,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展。越是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的人,对美的认识就越肤浅和表面化,而随着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增长,人们对美就会有更深层次的判断,更加趋于成熟。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
所以,李晓文并不担心“颜控”越来越多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等到青少年长大之后,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加成熟,他们会更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只看外貌。年龄越大的人,就越不会‘颜控’。虽然有少数极端情况,但总体趋势不用担心。”
正是由于“颜控”越来越多,调查中,59.7%的受访者感叹如今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对于看脸的时代这种说法,李晓文批评,以貌取人只是一个肤浅的评价方法,并不是所有人的普遍标准。在高水平的认识层面,相貌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比如现在很多人参加应聘,拼命整容,把自己弄漂亮。但是不是所有面试官都只看你的外貌呢?认识问题肤浅的人,才会认为打扮漂亮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如果要找高水平的工作,相貌的影响是很小的。这个时代看的还是你的个人能力,绝不仅是一个漂亮的脸蛋。
朱红文建议,年轻人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追求,这种后天的培养是能够弥补外貌的某些缺陷的。即使你外表不够出众,但你有很高的涵养,或者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这在外貌上会赋予你一种气质和风貌,同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