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烧伤科病房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是刚出院的烧伤患儿王小杰(化名)及家人将一封热情满满的感谢信送到了马秀峰主任及主治医师刘洪业的手中,感谢医护人员对病患的精心治疗和真情关怀。
事情是这样的:7月20日上午,接近下班的时候,值班医生刘洪业接到急诊科电话“从沁阳接诊一名烧伤面积较大的12岁患者”。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值班人员急忙分头进行抢救前的准备工作:有的负责打电话通知科室领导;有的准备清创物品;有的准备抢救药品;还有的在重症监护室备好病床……
很快,12岁的患儿被送来了。只见患儿颜面部、躯干及四肢均有创面,面积达到52%,均为深II度创面,属于特重度烧伤。病人被送来时出现心率快、尿量少、烦躁不安的症状,已处于休克状态。所有人员顾不上创面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立即展开抢救工作:入住监护室与外界进行隔离、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抗休克治疗、创面清创包扎防感染、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经过两天两夜紧张的抢救,患儿的休克症状得到了控制,并且平稳度过了休克阶段,为下一步烧伤植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7月22日,在病情允许下,马秀峰为患儿安排了植皮手术。
半个月,病人的家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可有谁知道医护人员在这半个月内又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呢?七八月份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别人都会在家里把空调温度开到很低,科室的重症监护室内却像大蒸笼一样:所有门窗紧闭,烤灯需要开到三四十摄氏度,护士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工作至少8个小时,通常一天下来浑身湿透,大家笑称是“蒸桑拿”;由于患儿烧伤面积大、暴露创面多、易感染,刘洪业每天要给患儿清理创面的分泌物,他需要低头弯腰在烤灯下工作,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一上午,一般换完药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烧伤患者都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一般要求少量多餐,一天达到5~6次,但护士从不嫌烦、嫌累,不管什么时候总能让病人吃到可口的饭菜;患儿由于年纪小家人不在身边,再加上心理受到极大的惊吓及自己形象改变,突然变得焦虑、急躁,有时甚至对医生护士乱发脾气,可从没有人抱怨过、埋怨过,并想办法让他高兴,忘掉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吴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