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反思,始终保持清醒忧患,力戒盲目乐观。”
9月5日,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书记郭庚茂的重要讲话及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强调:“抓反思,始终保持清醒忧患,力戒盲目乐观。”这句话振聋发聩,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
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整体成效明显。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以及与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小差距,对活动成效不能估价过高,更不能自满松懈。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我们要始终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脑中想着问题、眼里盯着问题、手上抓着问题,坚持思想不疲、劲头不松、措施不软,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抓反思,就要始终保持清醒忧患。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实践证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有忧患意识;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更要力戒盲目乐观。增强忧患意识,可以激发开拓进取的精神,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忧患中清醒面对现实,在忧患中探索改革创新,在忧患中体验人民疾苦,在忧患中敢于担当使命,才能不断激发攻坚克难的力量。始终保持清醒忧患,力戒盲目乐观,也是我们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
抓反思,就要始终强化问题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以此为要求的查找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抓住问题导向,就抓住了实质、抓住了要害、抓住了根本,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有了方向。要始终把解决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真回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回应对照检查材料中查摆的突出问题,回应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回应上级党组织和督导组点明的问题,用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严的要求打好整改攻坚战。要紧紧抓住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热点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障碍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难点问题和群众呼声强烈的民生实事要事,以专项治理为抓手,对照中央、省委确定的专项治理事项和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的专项治理事项,查漏补缺、集中攻坚,使群众切身感受到活动成效。解决问题是进步,会不会解决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既要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也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要解决履职尽责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只有这样,事业才会有进步,个人才会有提高。
抓反思,就要始终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改掉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作风建设这场持久战中,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不能输也输不起。要继续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赶考”的忧患意识和“在路上”的精神状态,使优良作风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觉追求。抓作风建设,关键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抓长,就是要反复抓,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
历经沧海方知英雄本色,激流勇进更显意气风发。反思是觉悟,是品格,是素质,是能力。只有保持清醒忧患,力戒盲目乐观,才能善始善终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将教育实践活动抓下去,持续用劲、上紧发条,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享受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丰硕成果。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