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一批巩固活动成果的制度得以制定出台。这些制度如何快速落地、顺利推进、取得成效最为关键。可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对待新制度时总是“慢三拍”,采取的态度是“等一等、看一看、缓一缓、实在不行办一办”。
这样做的理由貌似很充分,是为了和上级要求保持一致,不可冒进、越位。可真正的原因却是“等一等”,想停一段时间,看上级还出台什么相关配套政策;“看一看”,想看看平行部门如何行动,好比葫芦画瓢;“缓一缓”,想让制度落地在工作议程上往后排一排,如果抓得紧就“办一办”,没人关注就“缓一缓”。这是典型的懒政、庸政思想在作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信奉“四平八稳、滴水不漏”。这样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忽略了群众利益,背离了我们的工作宗旨,又与当前中央大力倡导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去甚远。
破解“慢三拍”,要有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不同的政绩观会有不同的抓法、不同的结果。”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绩观,时刻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群众的期盼当作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要在平时主动接受宗旨教育,不断强化党性观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
破解“慢三拍”,要抓好调研论证。每一项政策的出台,事前都要经过调研论证,征求意见。从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就可以发现一些政策脉络和导向,因此,领导干部要增加政策敏锐性,努力培养超前意识和大局意识,提前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同时把基层的声音如实地反映上去,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客观的事实依据。
破解“慢三拍”,要抓好督导检查。“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督导检查是外在促进因素,通过督导可以施加外部压力,提高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制度的重视程度,促进各单位加快制度落地速度。要通过明察暗访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把督导制度落地情况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在督导过程中考察、发现、使用干部,调动领导干部推进制度落地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对制度落地“慢三拍”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
(作者单位:博爱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