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再高没有太阳高,桩基地再大没有地球大!扯了两个多月、让人烦心了两个多月的建房采光问题今天终于解决了。”昨日,记者在武陟县木城街道东关村采访时,农民任根年脸上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今年6月份,东关村的王某在盖新房第三层时影响到了邻居老任房屋采光,房子盖了一半就无奈停工,两户人家为此天天争吵。村里的“和事佬”们听说后,主动上门对他们进行协调,最终化解了纠纷。
在东关村,邻里事情邻里知晓,民间矛盾民间化解,“和事佬”们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村民口中的“和事佬”就是该村群众工作站的成员。
2014年4月初,木城街道首个村级群众工作站——东关村群众工作站成立。群众工作站成员由自荐和村委会代表推荐再经村民选举产生。东关村的群众工作站由5名退休干部组成,他们均熟悉法律知识、热心公益事业。
工作站成员史广忠对于这份工作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方法,他说:“尽好这份义务,关键要快,有情况要立即前往,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接到电话就马上赶去,不能拖拖拉拉;要以理服人,公正公平,把当事人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向引导。”
据木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洋介绍,村级群众工作站模式已在该街道九个村街全部推广,工作站还建立了“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周一报告,半月一通报,一月一例会,一季一小结,半年一评比,一年一奖惩。每年年底,街道党工委还将以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和基层群众评价为依据,对群众工作站成员进行考核。
据武陟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解释,群众工作站属于民间组织,是村级调解组织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与普通信访调解组织相比,群众工作站具有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草根”力量更容易化解民间矛盾的优势。
东关村群众工作站站长刘建新说:“我们的作用就是当老娘舅,打圆场,说中间话,主动上门寻事做。就是当好为民服务员,政策宣讲员,信息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和调查研究员。”去年,该村宋氏兄妹几人因为宅基地继承问题闹到法院,判决书下来却一直无法执行。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村的两位群众工作站成员及时主动找上门去,经过反复劝说,成功地化解了矛盾。据了解,该村群众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已处理矛盾20余起,在村民中口碑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