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有时,事有势,何贵于道?贵合于时。何贵于时?贵顺于势”。因其时,顺其势,行其道,事可成。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抓整改,认真兑现各项承诺,力戒支差应付。市委书记孙立坤对全市党员干部提出的这一新要求,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阶段,可谓逢其时、应其势、合其道。
抓整改,要明确任务。社会高速发展,矛盾乱象丛生,整改任务艰巨。明确整改任务,就要抓住矛盾的表象与本质,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梳理矛盾的发展脉络与进程,牵住问题的牛鼻子,找准问题的突破口。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整改任务的完成,就是要求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热点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障碍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难点问题。牵一发可动全身,这句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整改的发力点。三个问题都是影响国计民生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三个矛盾“点”,就能取得以“点”带“面”的实效,问题整改才能事半功倍、势如破竹。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策略步骤,找准病因在于实施治疗,对症下药。明确整改任务的关键还在于将问题一项一项地排查梳理,使问题铭记于心,将其逐项研究分析,找出打蛇的七寸,科学制订“两方案一计划”,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整改措施,注意全盘统筹考虑,把握时间节点,确保整改任务稳步推进,将纸上谈兵实战化。
抓整改,须公示承诺。整改效果如何,除了自身的实事求是、科学决策、自我加压外,还要有外部力量的鞭策,这样才能实现整改活动的“四轮驱动”。这是时代的要求、客观的规律、人性的契合。
公示,不是被迫晒家底、搞批判,更不是博取群众信心的倒逼行为。有些领导干部怕公示,说到底怕在自身没有真功夫,怕兑现不了承诺,在公众面前出丑,从而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到头来,与群众站在了对立面。其实,公示整改承诺就是把群众当镜子,从群众的口碑中认识自身形象,从群众的期盼中增强整改意识,从群众的意见中完善整改措施。抓整改,群众既是监察官,也是巡视员,又是智囊团。
公示整改承诺,推行阳光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立查立行立改。开门抓整改,实行公示制度,主动将整改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各方面监督。为此,市、县两级领导班子的整改情况要在媒体上进行公开;市、县直属机关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人整改清单,一般要在本单位全体干部群众中公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直接列出整改事项清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整改承诺,没有旁观者,对于领导班子,一级有一级的要求,一级有一级的方式,不走过场、谦虚严谨、务实求效是中央的重托、群众的期盼。
抓整改,当确保成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确保整改有成效,狠抓落实是关键。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扎实有效、有没有走过场,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落实整改,不能停留在口头与文件上,也不能局限于形式与场面。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整改效果咋样?群众说了算!
群众评价验成效,上级评估是指导,把群众评价和上级评估结合起来,抓好“两头”,才能保证整改活动取得实效。针对市、县、乡等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活动单位,要在“四看”基础上,分类制定教育实践活动综合评价办法,用严格、具体的标准,对每个单位作出结论、分出档次,决不能让整改承诺停留在纸上,向社会填一张空头支票,最后不了了之。
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拥有朴素的大智慧,人人心中都装着一杆秤,确保整改成效在这杆秤上不“失重”,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动脑筋、出实招、用真情,使整改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只有惊叹号、没有省略号,把利民之事办得掷地有声。
“抓整改,认真兑现各项承诺,力戒支差应付。”此要求,当为每位党员干部的座右铭。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