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前不久,家住武陟县的姬先生感到胸闷难受,后来发展到无法平躺。他的家人立即把他送到焦作同仁医院心内科进行救治。经检查,姬先生的病为心肌梗死。该科医生利用介入疗法先后为姬先生植入了两个心脏支架,打通了冠状动脉,使其脱离了生命危险。术后,姬先生又出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等症状。经过检查,该科医生对姬先生进行了“双心”治疗,即注射镇定剂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该科的精心治疗下,姬先生的心理障碍终于得到消除,恢复正常。为什么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心理障碍,“双心”治疗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焦作同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王志兴。
记者:王副主任,这位患者在术后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障碍呢?
王志兴:心肌梗死不仅可以摧毁患者的心脏,还可以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伤害。由于对疾病及治疗过程不了解,使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纠结、焦虑,甚至抑郁等表现。姬先生虽然成功做了手术,但心肌梗死带给他的恐惧感仍无法完全消除,于是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记者:该科运用的“双心”治疗,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双心”治疗。
王志兴:在讲“双心”治疗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人请朋友到家里喝酒,朋友误认为喝了一杯有蛇的酒,于是便一病不起,当朋友得知杯中所谓的“蛇”其实是墙上弓箭的倒影后,这才消除了心病,疾病也就痊愈了。
对心脏病患者来说,躯体疾病只是一方面,其实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可能更严重。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合并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者达70%。由于心血管专业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较低,造成一些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在作了大量检查后却没查出病因,导致漏诊、误诊率高达80%。为此,医学界提出了“双心”治疗的概念,即在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又关注患者的精神或心理问题。
记者:出现哪种情况后,患者需要进行“双心”治疗呢?
王志兴:相对而言,以下七类患者是“双心”治疗的重点人群:一是顽固性高血压;二是反复发作心绞痛;三是冠脉介入治疗后;四是四冠脉搭桥术后;五是难治性心力衰竭;六是难以解释的心血管疾病;七是心脏起搏器植入者。
记者:对于需要“双心”治疗的患者而言,是因为心理障碍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还是因为患上心血管疾病后出现心理障碍呢?究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王志兴: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如果治疗不及时,两种病情会互相影响,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两者的共病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例如,有抑郁、焦虑等症状的人会出现心脏病的症状,虽然开始是潜意识的,但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患上真的心脏病。而心脏病患者因为身体不适,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记者:患上这类疾病时,患者能够“一站式”治疗吗?
王志兴:过去,这类疾病都是分开来看的,心脏的问题,交给心血管专科,心理问题,交给精神科。现在,一些心内科也能够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和心脏病治疗。在诊治患者心脏疾患的同时,对存在心理疑惑或心理疾患的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及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从而使患者达到“双心”均健康的理想状态。由于心理疾病和心脏病关系密切,如今,国内不少医院已经着手成立“双心”门诊,即心脏病+心理疾病,进而为这类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
记者:每年9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在世界心脏日即将到来之际,您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王志兴:当气温骤降时,人体耗氧量剧增,心脏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改变心率和升高血压,寒冷的刺激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引起心肌暂时行缺血、缺氧时,即出现心绞痛,直至出现心肌梗死。统计资料显示,秋冬季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占全年的50%左右。所以,秋冬季节要特别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大家一旦心脏不舒服,应该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