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在沁阳市实验小学,从校长到教师,心里都充满了对学生天分形成的期望,为他们寻找各种“开放的理由”,让他们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沁阳市实验小学是我市规模最大的成建制小学,该校从“校园文化创建、礼仪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特长发展”着眼,强力推进新教育实验,大力推行“特色化”工程建设,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曾先后获得“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并与台湾高雄曹公国民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成为河南省内首所与台湾小学缔结友好关系的学校。
一直以来,沁阳市实验小学坚持特色强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培养,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健康发展”的个性品质,突出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的目标,并把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特长等纳入评价范畴,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特长,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该校将唢呐、跳绳、剪纸确立为校本化的文化课程,成立了“金色阳光”唢呐团、“魔幻小手”剪纸社团、“绳采飞扬”跳绳社团、“墨韵飘香”国画社团、“七彩童年”绘画社团等20多个兴趣小组,并将这些特色课程推广到体育、美术、音乐课课堂上,扩大普及面,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该校号召全校每个班级都要成立学生社团,班主任、小区老师人人参与,邀请家长参与授课,全校学生人人参加,社团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社团的成立既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沁阳市素有“唢呐之乡”的美誉,沁阳唢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覃怀古郡悠悠文明,该校把唢呐纳入音乐课堂,特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唢呐演奏专家李金海和贺德义为兼职教授,组建由该校校长张立强兼任团长的千人唢呐团,并多次参与沁阳市传统民间文化展演,代表沁阳市参加省、市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受到省、市教育部门的好评。
沁阳剪纸是河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一大典范。为凸显地方特色,该校将剪纸纳入校本课程,成立了剪纸特长班,使许多孩子掌握了娴熟的剪纸工艺。此外,该校还把优秀的剪纸作品进行展览,对增强孩子们的艺术创造性和感知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沁阳市教育局局长史曙光认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实现文化渗透、文化传承,播撒审美种子,修复文化基因。沁阳市实验小学全方面、多角度塑造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是在为学生的一生打造最坚实的基础,这一做法值得学习和尝试。
“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品德、艺术、科学、运动都不可或缺。我校现有5000多名纯真可爱的孩子,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在培养和造就5000多位有理想、有信念、积极向上、创造性强的成功者。我们愿以己之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精彩,共同点亮每一位孩子的智慧人生。”张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