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作风,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力戒‘四风’反弹。
作风是什么?作风是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自觉培养和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从一定意义上讲,作风就是党风,作风就是效率,作风就是战斗力。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好的党风;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好的效率;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强的战斗力。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作风建设。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关于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紧紧扭住“四风”突出问题不放,继续深化专项整治,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市委书记孙立坤就作风建设指出:“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把握活动方向,盯紧‘四风’问题,看清认准‘四风’的各类表现形式,严抓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四风’问题的整改落实,力戒散光跑偏。”
这一系列精辟的阐述,深刻指出了作风问题的重要性和要害之处,也充分表明,抓作风问题,犹如治人疾患。治重病急症需下猛药,在平时则需中药膏方调理。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犹如用中药膏方来调理,不仅治病,更要起到固本培元、通血理气的功效。
《汉书·孔安国传》中有一句“怠情忽略,必乱其政”的话,意思是说懒散不经心的态度,必然会使国家政事乱七八糟。可见,作风建设至关重要。然而,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党员对中央狠刹“四风”的高压态势缺乏足够的认识,学习教育不触及思想实际、对照检查避重就轻、整改落实不到位以及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上不够重视、落实市委部署不够坚决、活动进展不太平衡等。在个别机关,作风就像一根弹簧,往往是压一压,就紧一阵;松一松,它又反弹。
当前,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更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鼓作气,防止前紧后松,做好上下衔接工作。在巩固好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更需要持续发力,落实责任,下猛药、出重拳,确保专项整治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防止“四风”反弹,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要把作风建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任何时候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要消除“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等错误思想,克服侥幸心理,把存在的问题逐一纠正过来;防止“四风”反弹,就要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正风不嫌事小,治乱不计恶小。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具体行为做起,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用完善的制度坚决把“四风”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止“四风”反弹,就要将作风建设转入经常性工作。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等形式,将作风建设列入工作规划,把作风建设内容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条文,融入到工作以及个人活动范畴的方方面面,时刻警醒每一位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的作风;防止“四风”反弹,就要首先从领导干部带头,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定期蹲点调研、民主恳谈、民情沟通、结对帮扶、破解难题以及学习教育等制度,确保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防止“四风”反弹,就要定期开展警示教育,运用典型“四风”案例,敲响警示钟,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四风”反弹,就要努力形成长效监督制约机制。要时刻对照中央八项规定,一手抓整改,一手立规矩,不断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努力形成长效监督制约机制,真正做到“纠治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形成一种规矩、增强一分约束”,确保各级干部的言行始终处在监管之下;防止“四风”反弹,就要采取纪检、组织、纠风等部门联手行动,通过明察暗访、惩处曝光等手段,从根本上遏制“四风”反弹。
作风建设不能松懈,作风建设没有终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