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待引江水进石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待引江水进石门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石家庄西北地表水厂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位于石家庄市古城西路田庄附近的南水北调中线古运河暗渠,是贯通南水北调京石段和邯石段重要枢纽。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石家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田庄分水口。将来总干渠的水就是从这里引入石家庄的。
  建设者在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田庄暗渠工程现场冒着酷暑施工。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赞皇县南邢郭乡段。6月5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黄河北段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田庄暗渠。田庄暗渠总长4.072千米,是石家庄引南水北调中线水的重要枢纽。
  位于高邑县石家庄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第一个渡槽——泲河渡槽。
  扫描二维码,
  看本报记者
  南水北调中线行
  视频报道
 
   

  核心 提示

  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石家庄市,旧称石门,是新中国开国第一城。作为距首都最近的省会城市,石家庄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商业贸易市场流通中心,中国北方重要物流中心,国家重要交通枢纽,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因毛泽东在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石家庄又被誉为“新中国的摇篮”。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石家庄境内分为京石段和邯石段,总长124.638公里,设计流量220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240立方米每秒。2008年,石家庄市区以北的京石段已建成通水,并通过岗南、黄壁庄和王快、安各庄四座水库先后4次向北京应急供水15亿立方米。

  本报特派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吕丹阳/文

  本报特派记者 赵耀东

  见习记者 李政阳/图

  泲河渡槽,是石家庄境内第一个渡槽。

  7月17日,本报“南水北调中线行采访团”一行出邢台,沿赞皇县南邢郭乡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来到位于高邑县南焦村的泲河渡槽。

  泲河渡槽“身段”8跨,长240米,采用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在渡槽进口检修闸上,但见槽内水面碧波荡漾,十分清澈。这是完成充水试验时,来自邯郸岳城水库的水。

  采访团一路循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于16时许,来到石家庄古城西路田庄。这里就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邯石段工程的终点——南水北调中线古运河暗渠。

  在古运河暗渠进口节制闸旁的渠道边,记者看到一个写有“田庄水质检测”的实时监控点。据悉,南水北调中线邯石段起自冀豫交界处的漳河北岸,沿京广铁路西侧的太行山东麓自西南向北,经邯郸、邢台两市,穿石家庄市高邑、赞皇、元氏三县,至古运河南岸,线路全长237公里。邯石段主要采用明渠输水。

  “古运河暗渠是贯通南水北调京石段和邯石段的重要枢纽,也是将长江水引入石家庄市区的主要入口。”南水北调中线局河北建管部石家庄管理处值班负责人代程程介绍,中线总干渠用倒虹吸下穿石家庄北环辅道和古运河,与已经建成的京石段相连。

  从古运河暗渠沿古城西路东行200余米,是田庄暗渠工程的施工现场,属于南水北调石家庄段的配套工程之一。在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两座由钢筋护网组成的两个大型框架结构涵洞已基本建成。

  田庄暗渠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配套工程,西起南水北调古运河暗渠分水口,东至北古城南侧,最终汇入石津干渠。该工程由进口连接段、石家庄市西北水厂分水口、进口渐变段等多部分组成,总长4.072千米,是石家庄引南水北调中线水的重要枢纽。

  如何确保长江水引得来、用得上、用得好?石家庄市规划了南水北调中线的配套工程,依托“一纵(中线总干渠)一横(石津干渠)”两条骨架,通过16个分水口引水,建设17条输水管道、25座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实现向市区、总干渠沿线及以东的12个县(市)和4个重点园区供水,年均供水量7.82亿立方米。

  根据测算,这一供水量基本相当于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等12座大中型水库的可用水量,基本能满足省会城市生活需求,彻底改变长期困扰群众的用水难问题。到203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石家庄水量将达到9.45亿立方米,等于在石家庄境内又新建12座大中型水库、100多座小型水库,且水质更优良、供水过程更稳定。

  如此大手笔的配套工程,进展如何?记者到位于石家庄市区的西北水厂一探究竟。

  身穿石家庄供水集团工作服的曹立奎,是西北水厂筹建处综合部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原有西北水厂处理的是来自岗黄水库的地表水,为更好地对即将引来的长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老水厂旁边又新建了一个西北水厂,7月20日正式试水。

  站在西北水厂旁边一栋22层高的居民楼顶,只见新水厂内厂房工程已完成,统一的白色楼体、红色屋顶,整齐排列,蓄水池、过滤池、沉淀池,一字排开。等南水北调中线引来长江水后,老水厂将成为一个辅助水厂。

  南水北调中线在石家庄境内,总干渠由高邑县北渎村进入石家庄,经赞皇县、元氏县、鹿泉市、桥西区、新华区、正定县、新乐市,在新乐市北大岳村西北进入保定市。

  7月18日9时45分,记者来到位于正定县西柏棠乡新村村北的南水北调中线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所在地。作为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子项目,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是北京应急调水的咽喉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08年9月,河北省通过京石段开始向北京进行第一次小范围的“南水北调”,截至目前,已先后4次向北京应急供水15亿立方米。

  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滹沱河倒虹吸北口南望,古老的滹沱河静静流淌。此时正赶上油葵收获的季节,农民正忙着把圆盘似的油葵从田里摘下,拉到空地上晾晒、剥离。而渠边青草绿树、错落有致。

  据了解,滹沱河倒虹吸与丹江口大坝、陶岔渠首、沙河渡槽、穿黄工程、焦作城区段、穿漳工程等12处工程,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评选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工程景观节点。

  12时30分,车行至新乐市长寿街道何家庄村。这里有伏羲台遗址,帝喾时期开始在伏羲台上祭祀人祖伏羲氏。据史料记载:“帝喾巡游此土,见伏羲之圣迹,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而筑台修庙以祀之。”

  伏羲台由上下三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积而成,总高度9.206米。距伏羲台北侧240米处的葫芦头、浴儿池、剌孩草和我国最早的人工灌渠之一的金水河,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在葫芦头上保存有明代碑刻一通,原有浴池亭一座。其中,金水河是在伏羲氏在世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开挖的我国最早的人工灌渠之一,在那个时期就开始改水患变水利,开挖20余公里的人工灌渠,改旱田为水浇地,是我国水利史上和农业史上的一大创举。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从何家庄村西穿过,经黄家庄,再过木村,就是南水北调中线沙河北倒虹吸工程。沙河北倒虹吸位于石家庄新乐市,全长2800多米,是京石段最长的倒虹吸,也是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控制性节点工程。自此,南水北调中线将流出石家庄,进入保定。

  从沙河北倒虹吸返回的路上,一家小餐馆的经营者李平向记者讲起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如今,他依托自家养殖的水产品,开起了小餐馆,还开发出了元鱼、鸽子蛋、元鱼蛋等纯天然农副产品礼盒。“现在,我的产品不仅销路不错,还有了自己的品牌,就借南水北调的光,叫‘福水河’。”李平开心地笑着,充满了对明天幸福生活的信心。

  延伸阅读

  记者手记

  石家庄盼饮长江水

  7月17日,采访团一行刚进石家庄,就对石家庄人盼饮长江水有了真实的“口感”,路边饭店提供的热水一入口就有种淡淡的咸涩味。

  在百度链接中,有关石家庄自来水“好难喝”的网帖不少。据悉,石家庄市区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保护区)和市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滹沱河水系、磁河水系和沙河水系保护区),涉及新华区等9个县(市、区),总面积5000余平方公里。

  石家庄对南水北调中线全线通水的渴望,由其配套工程的大手笔可见一斑。为吃上长江水,石家庄由中线挖开16个分水口引水,建设17条水厂输水管道、25座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供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县市吃水。

  按照计划,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每年可为石家庄供水7.8亿立方米,其中市区供水量每年能达到4.5亿立方米。供水范围包括市区(含老城区、高新区、正定新区、良村开发区)、总干渠沿线及以东的13个县(市)。同时,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西部生态新区、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赞皇五马山工业区4个重点园区也在供水范围。为此,石家庄将敷设17条水厂输水管道,总长为183.91公里,总投资达28.75亿元。

  目前17条输水管道均在建设中,预计9月份可全部进入水厂位置。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市区5座地表水厂分别是西北水厂、东北水厂、正定新区水厂、良村开发区水厂、东南水厂。目前。5座水厂的建设项目都有了新进展。其中,西北水厂建设进度最快,已于近日进入通水调试阶段。

  西北水厂筹建处综合部负责人曹立奎介绍,这个水厂与市政供水主管网相连,正式通水后,将随着环形供水管网,向市区供水。该水厂的日供水能力为10万吨,只靠这一个水厂还不能解决大多数市民吃水的问题。

  此外,其余4座水厂进入征地和办理相关手续阶段。预计,10月份通水后,西北水厂可以投入使用,但大部分市民可能还只能以吃岗南、黄壁庄水库的水为主。据悉,西北水厂可将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和南水北调水相互切换备用,具备双水源保证,从而大大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安全。

  提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官方的表述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如此的描述在地图上可谓一目了然,然而真的循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路北上,才发现其节点工程大多因山就势,依河而踞。即使有车载导航仪的指引,往往也只能显示大致的方位,很多具体位置只能在到达附近后,向当地居民打探,或是利用手机下载最新的卫星地图,切换到“人工导航”模式,才能在乡野田间找到一条小路,摸索前行。

  由此念及那些建设者的艰辛与付出,还有那些偏僻乡村的承载与守望,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注定在山川原野中留下一个永远的碑刻。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