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近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记者发现,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监督检查,我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逐步得到规范,确保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使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农产品生产行为,实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提升品质品牌,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一环。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139个,面积59.8万亩,年产量65.9万吨,分别占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的12.1%和13.8%。
今年,市政府把“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保安全的重要举措予以推进,印发《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积极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已组织23家产地环境良好、严格执行标准、管理制度健全的生产单位申报“三品一标”产品46个,面积49.9万亩,加快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步伐。
加强监测把好市场准入关
记者了解到,我市已初步形成市、县、乡、生产基地、销售市场的监管检测网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全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开展全程监管。
通过加强对生产基地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购销记录、农药安全间隔期等制度,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实现了产前有技术规程、产中有详细记录、产后有检测结果。
我市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制度,抽样的农产品品种基本覆盖了我市主要农产品品种。今年上半年,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共抽检蔬菜、水果、食用菌等14.83万批次,合格率达99.9%;水产品167批次,检测全部合格。
从2007年开始,我市在中心城区15个农产品销售市场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安全专业人员每天对外地调入我市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待售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对检测合格的农产品标注合格标志,不合格的交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据悉,准入制度实施以来,我市蔬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上升了21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较好地保障了群众“菜篮子”的质量安全。
逐步将监管触角延伸到村级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建议,下一步,我市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县、乡、生产基地、销售环节的监管网络,在建立乡镇监测站的基础上,逐步将监管触角延伸到村级,明确村组监督员,抓好散户监管和源头监管。同时,扩大对小市场、小门店、小超市和地摊商贩的监管力度,逐步做到安全监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