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焦作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孟非探访焦作绞胎瓷
七贤民俗村:寻访“老家印象”
乡村旅游 呼唤文明道德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旅游 呼唤文明道德

作者:□卢 青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中秋节放假,我从城里回到了位于修武县西村乡的山里老家。刚坐下,父亲便告知我一件令他十分生气的事:他精心管护的一片韭菜地遭游客的洗劫,韭菜被拔掉三分之二。刚下过雨的土地很湿,地里被踩出许多深深的脚印,看样子最少是三个以上的成年人弄开篱笆门进去的。听了父亲的诉说,我确有怒火中烧之感。我知道,这块地的韭菜都是父亲爬到深山里一株一株刨来种上的。今年春夏,天气干旱,韭菜不发苗,已七十八岁的父亲硬是拄着拐杖,一担一担挑着水,爬到半山腰的韭菜地里,一瓢一瓢地浇上水,才使得这一片韭菜长得青翠油亮。父亲擅长腌制韭菜,多年的技艺使他腌制的韭菜色香味俱佳。到了秋冬季,他把一瓶瓶腌韭菜送给我们姐弟几个,送给街坊邻居。然而,他没想到今年的韭菜会遭此劫难。

  走出门外,街坊邻居聚在一起聊天。这时邻居婶子从田里回来,气愤地对大家说:“我家的大南瓜不知让哪个王八游客偷走了,昨天我摘豆角时还在。”于是大家围绕游客偷盗劳动果实的话题,愤怒声讨。二哥说,上周,他门前空地上种的黄瓜被人摘走好几个,至于路边的柿树已经多年没收获过了;本家二姐说她的山楂刚有了红色,根本不能吃就被偷光了;远房三舅说上周末几名游客摘他家的核桃,他一边喊,人家一边摘,摘满了兜子,拔腿就跑;东头大叔说,去年他地里的大萝卜被偷走二十多根,真是心疼;黑妞嫂子则说,去年专门留作种子的豆角,国庆节时一个也没留……真是人人都有一本被偷的账。

  韩老伯说,有的游客让逮住了,竟然说以为是野果、野菜,或者说是尝一尝,逮不住就塞满了挎包。有的是有备而来,专门带有包和采摘工具。有的游客不仅偷走了果子,还折了树枝,真像土匪。当然也有部分人被逮个正着,遭遇了被罚的尴尬。

  议论中,大家更多的担心是中秋节终于挨过去了,但是十一长假将要到来,更大“劫难”的临近让人提前胆战心惊。

  我们的小山村山清水秀,最近几年成了焦作及周边地区游客青睐的好去处,有几户人家办起了家庭旅店、家庭饭店,靠旅游增加了收入。这本来是件好事,可随之带来的是一些负面影响,村民辛辛苦苦种植管理的蔬菜、果子像糟了匪灾似保不住了。村子面积大而人口少,不可能看住每块地、每棵树,这给那些不讲道德的游客以可乘之机。他们根本不去想山上的每块地、每棵果树都是有家有主的,每根菜、每个果都浸透着农民的血汗。

  由于果子和蔬菜被偷盗严重,极大损害了家乡百姓管理果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果树和蔬菜逐年锐减,乡村特有的瓜果飘香的美景正在逐步走向消亡。请问如果没有了山花漫烂,没有了瓜果飘香,到那时,我们到乡村看什么?

  乡村旅游者要遵守道德的底线,体恤百姓的不易,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维护良好的乡村旅游秩序,再也不要做违背良心,侵害农民利益的事了。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