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山清水秀、美丽整洁的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处处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今天下午,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在我市太极体育中心体育场盛装开幕!经历了4年等待的焦作人,将目睹省运会会旗在我市天空飘扬的那一刻。焦作,将成为全省人民目光聚集的城市。焦作体育,这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将再次将美丽如画的新焦作推荐到世人面前。
云台山水甲天下,太极神功扬四海。近年来,在这“一山一拳”的影响下,在焦作这片热土上,一代又一代焦作人矢志不渝,辛勤耕耘,创造了骄人成绩,铸就了焦作辉煌。此时此刻,以太极圣地之称的焦作,正用如火的热情,向世界发出清晰的信号:从这里开始,创造不一样的精彩省运!今天,让世人把关注的目光汇聚在这里,共同见证她新的奋进历程……
群众体育红红火火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市有约100万人习练太极拳,体育人口达135万,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被授予全国篮球城市、太极圣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市的群体工作连续20年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表彰,是全省群体工作的标兵。201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和社区健身工程全覆盖。大大小小的群众体育设施连点成片、遍布城乡,成为群众参与健身的平台和保障,使1985个行政村和社区的180万群众受益。
从2011年起,我市在城市社区建设了“10分钟体育健身圈”,让群众在10分钟内,能够找到健身场地,参与健身活动,得到健身指导。2013年,我市又积极创建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优化发展。目前,市、县、乡三级全部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组织机构,103个乡(镇)办事处成立了体育协会,1190个行政村和社区建立了健身辅导站,有国家级和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万余人,遍及全市各个基层单位和体育组织,成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基本形成了“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竞技体育名人辈出
近年来,焦作体育强力实施“创名校、当名教、育名人、争名次”的“四名”战略,坚持以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逐步完善训练目标管理机制、科学训练机制、训练网络机制、运动员思想教育机制,促进了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训练已经形成初、中、高三级训练网络。
焦作体育人才辈出。世界杯射击冠军常静,亚运会空手道冠军李红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从我市基层体校走向了全国和世界的竞技场,在各类大赛中争金夺银,打造了焦作竞技体育的金字招牌,提升了焦作体育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目前,我市拥有1个综合性国家级训练基地、4个单项国家级训练基地和4个省级单项训练基地;焦作市体校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三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每年向上级训练单位、高水平运动队、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百余人;在近三届省运会上,金牌、奖牌、总分连续位列第三名,荣获贡献奖、输送奖,稳居河南体育第一军团。
太极魅力引领潮流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太极圣地”。
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在太极拳推广普及、赛事组织承办、段位培训授予、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太极拳赛事,被评为河南体育世纪十大历史事件、国家标准化赛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投资13亿元、占地1156亩的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气势恢宏,功能完备;太极拳“六进”工作扎实推进,段位考评和授予工作初见成效。
目前,世界上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达1.5亿人,有15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太极拳组织,出自焦作的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太极拳大师享誉世界,太极拳已经成为焦作的独有名片,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
借力省运加速发展
2010年7月,经过申办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省政府决定,2014年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由焦作市承办,这一决定,赋予了焦作体育发展新的战略契机。
4年来,通过筹备省运会,进一步促进了焦作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和更新,县市两级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郑焦城际快轨铁路的建设、南水北调城区段的建设等等,都已成为这座城市新的亮点。
4年来,通过筹备省运会,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提升了市民精神文明素质,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13年,我市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市民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89.1%。
4年的省运引领,焦作的体育事业乘势加速发展,体育与城市在共生互动中相得益彰,激荡出新的动力之源和幸福之源。走进焦作、了解焦作、感知焦作,一个文明和谐的新焦作将会通过省运会的平台展示给河南、展示给全国、展示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