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家教您选麦种
架起中西文化交流之桥
250万公斤种子被订购一空
没有创新何来创业?
善举与善报
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群众为异地办证点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架起中西文化交流之桥
——记焦作大学翻译中心主任宋金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主人公座右铭
 
   

  本报记者 刘 婧

  “青闰”这个名字对于外国文学爱好者并不陌生,许多英语读物和英汉对照读物的译者栏中,都能见到这个名字。“青闰”是焦作大学翻译中心主任宋金柱的笔名。

  上世纪60年代,宋金柱出生在武陟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对于英语他并没有过人的天赋,对26个英文字母也没有什么亲切感。

  “9分,这是我第一次英语考试的成绩。英语老师直摇头,后来他送给我一本《简明英汉词典》。”回想起自己的成长之路,宋金柱说,自己遇到了好老师。

  不服输的宋金柱,从反复读《简明英汉词典》开始,努力超越自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字典中的每个字都深深印在脑海时,我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并沉醉其中。”宋金柱说,从那时起,他开始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著作,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

  1986年,宋金柱从河南大学毕业,后到焦作大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学工作,他开始进行翻译工作,并尝试投稿。

  “当时,没有互联网,选材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虽然是通宵达旦,一字一句地揣摩,反反复复地修改,但投出去的稿子都杳无音信。”宋金柱说,“翻译是一件苦差事,要能坐得住冷板凳。”

  1991年2月,他翻译的七千余字的《横渡海峡》在吉林《短篇小说》月刊上发表。从那以后,他更加勤奋,搜集一切可供翻译的英文资料,夜以继日地翻译、投稿。

  1993年,宋金柱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南开大学之旅。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翻译的理论,并结识了很多翻译界的同人。这一年,他的事业之帆徐徐张开。

  他翻译的作品陆续在《青年参考》《北京青年报》《环球时报》《羊城晚报》《英语世界》《大学英语》《世界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知音》《演讲与口才》等报刊发表,《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刊物也纷纷转载。

  1994年,他荣获第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微文优秀奖;其作《生命的冬天》在《英语通》2002~2003学年度下学期全国评刊活动中被评为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十佳稿件”之一;1997年10月,他翻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跟往事干杯》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同月,应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之约,编写《英语晨读系列·流畅30分》,1998年1月出版。当年该书再版三次,此后不断再版。2006年,宋金柱被评为2006年度英语辅导报社最佳原创奖。2010年宋金柱翻译的两部新作《心灵鸡汤全集》和《人性的弱点》深受读者的欢迎,持续位居全国图书排行榜前十名。

  宋金柱在翻译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运用到授课中,让不少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讲课有趣,不拘泥于课本,清晰明快,非常实用。”焦作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韩丽肖说。

  宋金柱主要教授翻译和公共外语两门课程,最忙的时候,一周带26节课。对于教学,宋金柱有吸引学生的法宝,也格外认真。“学生能看懂的、自己能理解的,我少讲或不讲,重点讲难点,讲学生喜欢的实战。”

  多年来,无论多忙,他都坚持给每一位学生批改作业,并对作业做分类点评。“认真批改、点评作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孩子到学校求学,老师就应该尽职尽责,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宋金柱有些倔强,多年来坚持不给学生打不及格分。他认为,打不及格分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甚至还会扼杀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工作中,宋金柱还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宰倩是焦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英语老师,在宋金柱的影响下,也开始进行国外著作的翻译。如今,在宋金柱的帮助下,宰倩翻译并出版了《父与子》全集,宋金柱也受到了同事们和学校领导的好评。

  记者手记

  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白天授课,凌晨2时30分准时起床投入翻译工作,6时30分吃早餐,稍作休息,又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中。20多年来,宋金柱几乎天天如此。

  宋金柱的学术态度值得学习。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语报刊全国十佳作者、最佳原创……拥有数十个奖项的宋金柱为人很低调。对此,他总说:“我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我的作品有读者愿意读,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本身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付出再多也值得。”热爱学术、淡泊名利的宋金柱让人敬佩,就算是与薪资联系紧密的职称申报工作,他也不愿意多花时间去申报。为了学术,他惜时如金。

  如今,他默默耕耘在英语教学和翻译领域,执着坚守,只为育得满园桃李,架起中西文化交流之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