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家教您选麦种
架起中西文化交流之桥
250万公斤种子被订购一空
没有创新何来创业?
善举与善报
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群众为异地办证点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善举与善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最近,郑州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小李遇到一件寒心事儿:“我好心把一位受伤的老人送到医院,将我勤工俭学挣的钱垫付给他当医药费,到头来,当事人不还钱不说,还不念我的好!”对此,郑州市骨科医院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也予以证实。据记者了解,小李多次打电话要钱,伤者老罗不是不接电话,就是拖着不给。

  【观点1+1】

  @亲比恒之:助人为乐是好事,可伤者辜负了这片善心,现代社会的“雷锋”又该何去何从?假如某一天自己摔倒在地,需要路人帮助,会不会上演小悦悦的一幕呢?

  @黎明之平:这个社会还是好心人多。好心人做好事反遭讹诈,笔者为小李喊冤。这个社会需要公平和正义,像老罗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孙友祥815:卸磨杀驴,善举不值!即使有第三方责任,也不能如此举动,道德诚信在这位老人身上踪影全无。

  @蔡甸王启东:如在沟通后仍无结果,大学生可走法律程序,起诉这位耍赖的老人。

  @李航帆:按正常逻辑,老人没讹诈小李就说明老人在心里承认了小李的行为。个人感觉老人反常行为的背后应该有难言之隐。希望媒体记者或志愿者能够对此事实地调查,如果老人确实是忘恩负义之辈,再进行谴责,甚至走法律途径也为时不晚。

  @金卫www:大学生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积极向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大学生一定要量力而行,并提高自己的自卫能力,免受伤害。同时,老人更应该有长者的样儿,给年轻人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此,社会的正气才能传承下去!

  @菏泽新志:此事让人感到气愤,并提醒我们,一方面,我们做好事要量力而为,有能力就帮助,没能力就协助,并且要及时留下证据,以免救人不成反受其讹;另一方面,受到别人帮助者一定要知恩图报,不要像这位老人一样忘恩负义。

  @吝时工:与人为善不一定非得要求回报或者得到别人的认可,只要自己做了正确的事,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心安理得即可。

  @雨娃同学:小李遇到的事情是个例,绝大多数老人都会知恩图报。如果老人有偿还能力,小李不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果老人的确无力支付小李垫付的医药费,那么,见义勇为基金会等机构是否能补偿小李的经济损失呢?社会需要正能量,但不应有个人来埋单。

  【下期话题】

  中国式“加塞”

  近日有媒体报道,为何中国人不排队?理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人们感到稍一落后就可能导致失败。中国年轻一代有排队的习惯,因为他们从小享受富足生活,不太在意“蝇头小利”。而40至50岁的一代人,曾经经历过落后就会“挨打”的时代,至今仍将眼前利益摆在首位。看来,中国人普遍养成排队的习惯尚需时日。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