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多举措助更多困难群体圆就业梦
8月份我市CPI同比上涨2.9%
李瑞:小脚铿锵走人生
温县重点企业招聘会 明日在市人才交流中心举行
今日8时 高招专科补录开始网上填报志愿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 收取押金合理吗
金融消费知识
公 告
公 告
优质办公用房长年招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瑞:小脚铿锵走人生

作者:本报记者 陈作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李瑞老人(左)坚持每天在小区里散步。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近日,在龙源湖小区一个普通的家户里,记者的采访,勾起了今年101岁的李瑞老太太和她80岁的女儿对往事的回忆:当年躲兵乱、度饥荒,解放初期的艰辛生活,上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亲人久别重逢……

  李瑞老人出生在河南省汲县(现卫辉市)的一个农家,家境虽然殷实,但她仍被排在读书的行列之外。6岁裹脚,9岁纺花,15岁织布,18岁出嫁,19岁生育,她20岁之前的生活轨迹与当时中国广大妇女的命运如出一辙。

  然而,1930年军阀中原大战的枪声,打破了她平静、安逸的生活。“我家住在京广线附近,那里来回过兵,不光有马兵队,还有骆驼队。我家是砖瓦房,那些兵们就在墙上掏出枪眼,把房子当成碉堡来打仗,害得我家东奔西跑躲兵乱。”老人回忆说。

  “‘七七事变’后,日本人来了,到处抓民夫挖壕沟、修碉堡。我爸那会儿年轻,怕被抓了,就用一副担子挑着我们姊妹两个,跟我妈一起往山里躲藏。”老人的女儿、今年80岁的余桂屏接过话说,“躲的时间长了,我妈对我爸说:不躲了!你去当兵打鬼子,俺娘儿几个回家。”

  “哪知道,我爸这一走就没有了音信。”余桂屏说,“接下来,连着几年大灾荒,天大旱,还闹蝗灾。我妈带着我和妹妹去地里打蚂蚱,从地南头还没走到地北头,蚂蚱已把两尺多高的玉米全吃光了。蚂蚱飞过时,头顶呼呼地响,天都变黑了。”

  “蚂蚱吃了地里的,当兵的来抢家里的。我家藏起来的一点儿谷子,我们连糠皮都一起吃了。”余桂屏说,“后来,家里彻底断了粮,我妈带我们姊妹俩去挖野菜。那时,很多人家都去逃荒了,可我妈的小脚走不动,就在家挨着。无奈之下开始卖地,地卖完后借高利贷。高利贷借一斗还一斗半,驴打滚借一斗还两斗,当年还不了,第二年连本带利要还四斗……”

  “终于熬到解放了。村里先是成立了互助组,后来有了初级社、高级社,我妈在社办缝纫厂里做衣服,给社员们带孩子,下河滩砸石子……我家有4台织布机,我妈60多岁时还在纺花织布。”余桂屏说,“我妈卖掉家里的物件,供我和妹妹上学。后来我们都有了工作,成了家,母亲跟我们一起过,生活也越来越好。”

  “可是,1987年的一天,汲县老家的人对我说,我爸从台湾来信了,打听我妈的情况。”余桂屏说,“这是我爸离家整整50年后的第一个音信。我从信上知道,我爸去台湾之前又成了家。我妈听到这个消息后,怔了一会儿,什么也没说。”

  “她心里当然有怨恨啊!我爸走时她才23岁,兵荒马乱的年代,她把我们姊妹俩带大,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她都压在心里,从没有抱怨过。她73岁了又听到我爸的消息,而且我爸还成了新家,你想想,她心里是什么滋味啊!”余桂屏说,“1988年春末,分别51年后,我爸回来了,我妈跟他见面时,有泪却没有恶语,唏嘘却依然自持。”

  “我妈现在除了耳朵背外,没有什么病,她生活能够自理,连内衣都能自己洗。”余桂屏说,“她不挑食,跟我们吃一样的饭,饭量比我都大,还喜欢吃肉。她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推着轮椅在小区广场上走路,还必须走够一定的圈数。她现在每天都要看电视,尤其是喜欢看新闻节目,前几天还在问马航失联飞机找到没有。”

  往事如烟。李瑞老人虽历经艰辛,依然坚强乐观,并且健康幸福地生活着,怎不让人感到欣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