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1978年开始发表第一篇科幻作品,到1994年已经过了整整16年。16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让国家变化着、发展着,但是,与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开始起飞的美国,确实没有办法比。我常常读到文章说,美国的科幻作品中写的许多就是他们的现实,那时就觉得我是到了科幻现实之中。
近距离地接触科幻世界,给我很多先入为主的启迪。那么,我会见到怎样的人呢?在美国,人们对科幻文学怎么理解?美国科幻文学的销量那么大,电影观众那么多,美国普通人对科幻的感觉又会是怎样的?
我到达莱特大学时才发现,就连这么个小小的大学,也非常科幻。大学里所有的建筑物都在地下连通着。下雨下雪,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完全不用躲避。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中除了能行走,有办公室,还有各种售货机。给人的感觉就仿佛即使核战争来了,这里也能有所躲避。
我跟商学院管理学系的主任BOB约好见面。BOB人很亲切,非常坦诚友好。但很显然,他对我的许多情况并不了解。我说,我在中国还是个小有名气的科幻作家,我写作的第一个长篇小说正在发表之中。不知道是我的这种诚挚感染了他,还是我的这段非专业的轶事感动了他,他突然说,那好吧,我终于想好谁来跟你合作了,PATRICK。PATRICK是谁?我问。“他是我们系里最怪的人!”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在当代社会中,一旦你的名字和科幻文学这样的东西扯上了关系,你似乎就会被打入另类,会被当成最奇怪、最儿童、最不成熟、有点问题或者最怪的人。无论在美国、中国、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大抵是这样。
生活的压抑、对未来的爱能激发人创作科幻作品。童年的文学之梦,也是创作科幻作品的动力之一。我国杰出的水力工程师潘家铮是两院院士,他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重要水坝的建设工作,并在其中对技术难题的克服起到过积极作用。紧张劳累的工作和大大小小的管理事务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但他童年的那种文学之梦,最终还是在70岁之后萌发并结出硕果。从70到80岁之间,他出版了四部科幻小说集,他的作品还获得过国家图书奖。
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是一个海外华侨,他11岁就曾经撰文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回到祖国从事科普创作。1954年,他创作了新中国第一篇完整意义上的科幻小说。郑文光的创作一直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进行。他在大学学习的是天文学,每当他下大力气深入钻研天文学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正在下降。于是,他回头继续改进自己的文学品位,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看着小说越来越像小说,故事越来越丰满,人物越来越具有个性,他逐渐感到,自己的科学技术想象力又显得苍白无力。郑文光的创作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于是,他不断地在增进科学想象力和丰富文学内涵方面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有趣且有价值的螺旋式前进。但恰恰是这种有计划的改进,使他创作出了《飞向人马座》等脍炙人口的科幻作品。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成熟的科幻作家通常对自己的发展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他们还具有管理者的精细思考能力与等待自己成长的耐性。恰恰是这种计划与磨炼,使他们成长壮大并最终成功。
对日常生活采取跟科幻中所持一样的态度。
谈过了科幻作家事业上的发展路径,我们再看看他们怎样处理日常生活。科幻作家真像BOB或其他人所想的那样,是些不成熟的或者稀奇古怪的人吗?
英年早逝的中国科幻作家柳文扬是一位70后作者。他充满才华,对科幻有着深度的爱。我读过他的小说《闪光的生命》。一个唯唯诺诺的吊诡青年,迟迟不敢对自己爱上的姑娘表白心迹。在实验室中,这位青年的创造力使他完全能够建立起机器人的模拟系统并最终制造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仿真机器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机器人最多只有半个小时的生命。于是,从这个生命出生开始,人生的选择就变得异常严酷:他必须要做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才能不浪费30分钟的短暂生命。机器人毫不迟疑地开始了朝向那个心仪姑娘的、跟生命打赌的赛跑,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这个姑娘,完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心愿。故事的结尾,找到姑娘的机器人表白了心迹,但他的生命也开始离去。
创造力与唯美主义可能是我对柳文扬科幻小说的基本评价。那么在生活中,他怎么处理生活的事务?是否也会这样具有创造的勇气和唯美的追求?回答确实是这样。90年代我在北京接待来自四川一个期刊的美术编辑,是个很漂亮的四川姑娘。她第一次进入这个行业到北京来联系作者,正当创作崛起期的柳文扬是一定要见的。两个人一见钟情。那时候柳文扬大学毕业,在北京一所高校教书。四川姑娘不愿意离开四川在北京生活,而柳文扬已经有了可靠的工作。他该怎么选择?
为了让生命闪光,柳文扬毅然辞去了舒适且特别适合于写作的北京工作,跟自己心仪的姑娘到一个他不熟悉的地方开始全新的生活。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在四川从事过各种工作,杂七杂八地做,杂七杂八地学,但他没有放弃创作,反而越来越好,直到他最终因为疾病离开人世。
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采取跟科幻中所持一样的态度去面对,是许多科幻作家人生的基本准则。柳文扬只是这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总之,大多数科幻作家都有着奇幻的人生旅途。
首先,科幻作家通常会用特有的想象力和文类表达去战胜压抑,找回纯真的梦想,展示自己的真爱。其次,他们让个体成熟跟事业发展同步成长。第三,面对人生问题,作来自内心的独立选择,不管旁人的质疑。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询问这些事情到底为什么会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发现,正是因为他们徜徉在自己创造的多元宇宙之中,他们才逐渐融入了自己创作的世界,并由此获得了比其他人更丰富的人生际遇。
这个研究给了我许多东西。此后当再有人问我你能从科幻小说中学到些什么的时候,我会怎么回答?科学知识,有趣的故事,创造力和想象力,潜在作品中的宇宙观,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
我会说:一切的一切,最重要的是要去体验和过好自己的一生。
本文为吴岩教授在TEDxBUCT上的演讲文
演讲人:吴岩(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