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喜
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看后,深深感到邓小平的独具魅力。我以为,他的这种魅力,从思想、人格、语言三个方面透逸出来。
思想魅力。邓小平的思想魅力,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熔铸而成、闪耀光芒的。他的“三落三起”,“落”因实事求是而落,“起”也因实事求是而起。不管是“落”,还是“起”,邓小平始终不渝地坚守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根基。虽然,在中国、在他那里,实事求是一时受到冷落,但是,终究能得实事求是以扬起和光大。这说明人间正道的韧性和力量,说明人类向真的思想维度。实事求是是真,而真是向善向美的基础和前提。实事求是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复出后,面对积重难返、百废待兴的中国,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想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而这个在中国向何处去关键时节的解放思想,本身也是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层面。之所以思想需要解放,是因为正确的行动应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而那时中国人的思想已呈僵化,如同死水一潭,原地打转,停步不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盛行,严重地束缚禁锢着社会和人们的思想。只有直面事实上的现实,冲破禁区,砸碎枷锁,才能使思想从牢笼中解放出来。这是实事求是的先导,也是实事求是的必需。同时,也是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必由之路。“文革”十年,是中国社会正常道路中的一段弯路。这段弯路,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瞎折腾。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全面的,在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前,客观评价,正确估价,找出问题,找到出路,使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根本,以此而生发出的恢复高考制度、平反冤假错案、知识青年返城、实行对外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等行动实事,无不昭示着邓小平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这都是在实事求是的根本路线指导下结出的良好果实。
人格魅力。邓小平的人格,也是国格。他在落逆起顺、落辱起宠的政治生涯中,远远不是人们所熟知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简淡描述所能涵盖得了的。邓小平的每一次“起”,都是以“落”为前提;每一次“宠”,都是以“辱”为代价;每一次“复出”,都是以“倒隐”作铺垫。因此,邓小平在每一次的“起、宠、出”之前,都有一段受屈、蒙冤、遭害的非正常人生。但邓小平拥持坦荡心、大器度,非常达观地说“我是个乐观的人”。再说,邓小平的“靠边站”“坐冷板凳”“被打倒”、所受的屈辱和磨难,用“不公平”三个字是不能诠释得了的。这是一位伟人的落难,是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遭贬,是一位大写中国人的受害。但就是这位小个子伟人,在逆境中不消沉、不堕志,身闲心不闲,体拘思不断。他关心和忧思国事,无论是受迫害的知识分子、被打倒的老干部,还是上山下乡的娃娃们,他都能站在常情常理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面对“文革”十年丢下的烂摊子,复出后主动请缨管科教这个“重灾区”。面对这块荒园,他要做点事。邓小平具有博大胸襟和远见卓识,认定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现代化又离不开教育现代化。所以,邓小平以此为突破口,注重调查研究,托请田志远去看望烧锅炉的数学家陈景润,去请被国外称作“数学之王”的复旦大学教授苏步青和同济大学国际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参加全国科教座谈会。
就是这位“天下为公”的人,却充分地体会到“家是个好东西”的真谛与人生况味。家这个港湾的体温和暖意,抚慰着这位心灵受伤的伟人。当其被划入“走资派”一册,被时代政治蒙蔽的人们打倒声席卷而来、铺天盖地时,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始终关心、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复出后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这就是邓小平的家国情怀。在家时,邓小平也有含饴弄孙的时候,由家庭的温暖化缓和消融失意之时的冷峻与严酷,正如卓琳对“胖子”所说“你爸爸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幸福”,而家人也对这位“老爷子”“老兄”极尽亲人的关怀与体贴。以邓小平的人格,他岂止希望孩子们的幸福、家庭幸福,他是由家及国,希望国人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安泰。这才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求是,在邓小平大人那里,是既具体可触、又丰富博大,是邓小平为实现强国富民雄韬伟略的根基和础石,也是他的力量源泉。
语言的魅力。邓小平的语言,由电视剧情看,也是这位人物的真实反映,其特点是使用四川的方言讲话,在党和国家高层领导职位上,独具一格,性灵独抒。至于使用哪方语言,这只是形式,并不重要,而关键在于说话的内容,并以此透视出的思想质涵。邓小平的话语,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这照民间的朴素说法,叫“筋道”。这在于他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客观、全面、正确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始终秉承着毛泽东所倡导和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照抄照搬照转、不割裂、歪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结合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正如邓小平所说“我是实事求是派”。所以,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思想宝库里的活水源头。邓小平的诸多思想和行动,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在社会实践中的拓展和延伸。由于邓小平的思想符合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路线正确,所以,他说出的话,不是官话、套话、生硬话,更不是冠冕堂皇的话,而是情理互融、有血有肉的“筋道”话,是合国情、顺民意的地道话。邓小平有许多话说得既深入浅出,又生动形象。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举出了许多邓小平生动鲜活、至关重要的话语。之所以这样,根本原因在于邓小平的思想感情,始终与人民的感情和国家的利益有血有肉地联系着,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有接地气的蕴含。这与他注重调查研究和心为民所想、情为国所系的思想质涵有密切关联。邓小平的语言魅力,归根结底,来源于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这是相辅相成、有机关联的几个因素,这几个魅力因素,便组成了邓小平的伟大魅力。
邓小平的魅力,由实事求是生发,由时代巨变呈现,由国泰民安昭示。
(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焦作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