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波涌)自8月12日全国、全省“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推动专项行动迅速全面开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我市高度重视“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召开市政府安委会扩大会议对专项行动进行部署。市政府安委会印发“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重点内容、责任分工和方法步骤。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建立了专项行动周例会、月通报、信息报告和统计、跟踪督办、“黑名单”、约谈警示等制度,组织协调、指导推进专项行动。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也按照要求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做到动员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组织保障到位。
明确责任,注重实效。在专项行动中坚持落实“三个责任”,即认真落实县、乡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将打非治违责任延伸到农村、社区;积极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的整治;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企业纠正各类违规违章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打非治违“责任无遗漏、监管无缝隙、工作无死角”的责任体系。此外,市政府还派出12个安全生产综合督导组、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成立5个专项督查组对各县市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踪督办;市政府安委会将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对专项行动组织不力或事故多发地区开展约谈警示,进一步推动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对辖区或行业(领域)企业数量、重点企业分布情况以及企业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并建档备查,对六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和整治。修武县排查各类营运车辆265辆次,查获非法改装车辆7辆、黑车4辆,查处无资质施工、层层转包行为3起,查处非法采矿行为1起;温县组织开展集中执法行动3次,检查各类企业169家,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25处;武陟县排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65家、涉尘企业33家,排查“三合一”“多合一”场所165家;孟州市查处交通运输领域违法挂靠行为3起、非法违法营运行为1632起;沁阳市对6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排查,发现隐患58处,已整改36处;博爱县排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7家;解放区取缔非法危险化学品经营点1家,查处非法运输危化品行为1起;山阳区对辖区危化、涉尘、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马村区排查各类企业22家,发现整治各类隐患47处;中站区查处非法采矿行为3起,排查各类企业167家次,整治各类隐患296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查处非法生产经营窝点2处。市安监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和尾矿库、液氨使用企业、涉尘企业等安全专项整治,对该局监管的41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整治各类隐患186处;市商务局在全市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无证无照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专项行动,对全市362户无证无照加油点进行了集中查封取缔;市消防支队排查“三合一”“多合一”、人员密集型企业等场所1228家次,整治各类火灾隐患2205处;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客运货运市场专项整治,查获违法经营车辆19辆。
联合执法,舆论造势。我市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县乡为主、司法强制的打非治违工作机制。市安监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等部门在专项行动中联合执法,对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和严厉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集中打击和整治非法违规行为。同时,公布12350举报电话,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平台,曝光非法违法典型案例,公告打击处理结果,加大对专项行动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提升全社会的知晓率和支持率,积极营造社会氛围,为扎实推进专项行动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