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通讯员张瑛、范志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如何,谁说了算?群众!9月4日至5日,马村区举行践行群众路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报告会,18家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负责人依次上台汇报,接受区领导以及20余名群众代表的评判。
部门领导汇报,群众代表评判,这样的检验形式在马村区各级干部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报告、评判形式,晒一晒各单位到底为群众办了哪些实事,晒一晒干部作风到底转变得怎么样,晒一晒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马村区委书记翟耀南说。
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马村区结合本地实际,自5月上旬起,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活动中,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解决了一批长期积累的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演马街道山后村村民赵瑞山通过电话向供电部门反映,该村高压线路老化,刮风下雨时经常停电。麦收前夕,等待不及的赵瑞山又气冲冲地找到该街道纪工委书记张红利反映情况。了解真实情况后,张红利当即承诺:“既然问题到我这儿了,我就负责到底。”他当即联系区工信局,协调供电部门,三天就商定了麦收后的线路改造方案。现在,已经用上“平安电”的赵瑞山一提起这件事就不住地感慨道:“街道办事处真为老百姓办事!”群众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基层最需要解决的事情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思考,马村区民政系统党员干部深入14个社区走访调研,全面了解社区建设薄弱环节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艰辛,并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梳理汇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分解到各责任科室限期解决。现在,区委、区政府梳理交办民政部门的16个问题已全部解决。
该区有一对老夫妻,因南水北调拆迁被安置在过渡房内暂住,前段时间老伯病危,可房东怕老伯家人在过渡房里办丧事,不让老人进家,但老人的安置房在六楼,出行非常不便。该区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李贤玉得知情况后,当即商定让老人家人在暂未拆除的老房子内办丧事,同时经多方协调,将老人的安置房调整到了一楼。
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中,马村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都要通报各单位所梳理问题的解决进展情况,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密切配合,将收集到的问题分类梳理,分到相关职能部门,集中时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社区(村),与居民代表面对面恳谈,现场解疑释惑,拍板解决。参加过恳谈会的丽景社区主任翟自胜高兴地对记者说:“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坦诚交流,不仅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也消除了误会和怨气,增进了感情,这种方法好。”
谈起这几个月来区里开展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参与评判的待王街道靳作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平感触颇深:“说实在的,评干部、评部门,群众最有发言权。就拿俺村来说,属城中村,村大,垃圾清运是个大难题。6月份区城管局领导走访时了解到俺村的困难,主动帮俺村解决,现在村里的垃圾全由区城管局运到中转站。还有,南水北调工程切断了俺村的农业用水水源,问题反映到区农林水利局,该局及时勘察、规划,利用麦收那几天帮俺村安装1000多米地埋管道,现在全村耕地都能节水灌溉。这样的干部,这样的作风和办事效率,群众咋能不打高分呢?”
据马村区委活动办统计,截至8月底,区委、区政府梳理的258个问题中,已累计解决220个,办结率85%;各级各单位梳理的1032个问题中,已累计解决1032个,办结率100%。该区今年第二季度的信访量较第一季度下降了51.2%。